第A14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4
郑州城市枢纽能级提升对策研究
欢迎赐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城市枢纽能级提升对策研究
□赵珂珂
郑州铁路口岸、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装满货物的中欧班列也将从这里驶向世界 记者 李新华 图

枢纽能级是一个城市依托于强大的交通运输和通信基础网络所激发出的城市经济集聚—扩散能力的层级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的水平,反映了城市的枢纽对该城市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影响程度。郑州地处中原腹地,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基础雄厚,牢固把握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契机,优化“空铁陆海”多元交通体系,探索海陆空多式联运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全球联通水平和要素配置能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进而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撑中部地区崛起、服务全国大局,是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要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当前从内陆到沿海,各个城市百舸争流,竞相打造交通枢纽节点。郑州切实要将枢纽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急需结合城市资源、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基于交通与产业的耦合关系,做好提升枢纽能级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明晰发展路径和工作抓手。

枢纽协同能级提升: 推进枢纽“全域一体化”建设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形成区域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动跨区域重大项目顺畅开展。提升协调解决跨区域重大问题效能和区域合作水平,推动省际和跨区协商互动,探索相关共建省区在郑州联合办公协同方式。二是突出枢纽极核功能。在明确各枢纽比较优势基础上,加快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东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并联开发,打造“多中心、开敞式、组团轴线”的现代化功能型分区产业集群,从而真正发挥经济“地理群聚”的效应,进一步推动站城一体、产城融合。比如重庆建成了首个高铁站城一体化的项目,就是高铁站与城市功能一体化,也就是重庆的沙坪坝站,这是国内首个高铁站与城市综合体统一开发建设的案例。三是推动枢纽集中布局。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实现空间服务功能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推动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交通设施。比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计、建设、运营中已经有了较好的尝试,机场地上地下五层涵盖了机场、高铁、地铁、城铁、出租车、机场巴士等,大家可以方便高效换乘。四是继续深化互联互通。织密完善枢纽航线网络,形成“空地双网”高效协同;强化内部直连直通网络,统筹推进枢纽和枢纽城市间高、快速公路项目建设;夯实对外联通主骨架,补齐对长三角等重要增长极快速连通能力,构建“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有力支撑次级中心城市、节点城市间互联互通程度。

枢纽融合能级提升:

拓展枢纽的融合深度

统筹考虑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按照铁路、机场、港口等重要枢纽的技术经济特征,甄别、筛选、确定适合城市发展、符合城市需求、体现城市特色的枢纽偏好型产业发展目录,大力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一是提高枢纽资源要素配置效能。枢纽不仅是机场、高铁站、海港、临港型产业集聚区等静态实体,也包含能有效联结经济系统的各个环节和生产部门,协调运输链、物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等链式控制,激发流动性,提升资源交流强度,推动资源要素聚集的动态载体,这便需要以枢纽为纽带,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各环节无缝连接,强化全程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打造现代供应链中枢,强化其对全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二是促进产业错位互补与链式合作。深化各区域内部经济联系,依据各自特色和定位,培育各具特色产业体系的同时,形成优势互补且具有整体竞争力的价值分工链条,按照产业链分工不同打造功能性产业集聚中心,提高生产和利用效率,同时利用枢纽的外联内引优势,培育产业协同发展载体,发挥枢纽整合资源禀赋的作用,以跨区域枢纽廊道和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合作共建枢纽园区。

枢纽科技能级提升:

加快枢纽数字化升级

紧抓数字变革新机遇,充分释放数字对枢纽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牢牢把握时代主动权。一是规划建设枢纽运行指挥中心。整合现有部署在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中的业务平台,进行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和仿真预测,实现枢纽运行“一屏全观”,打造枢纽智慧大脑。二是加快枢纽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新技术研发,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升级工程,加大智能铁路、智慧公路、智能航运、智慧民航建设力度,2021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16个城市已在2000多个重点路口布设了视觉雷达等感知设施和车城交互设施,布局24万台5G基站。武汉市经开区全国97个路口均部署了感知设施,实现监控全覆盖。三是加强与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造大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各枢纽间票务、订单、储运、追踪、支付结算等信息互通、运力匹配,电子口岸互联互通、信息集成共享、高效流动,加强数据信息开放共享,推动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和供需高效对接。如运用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数字技术,建立统一联网监管系统,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材料重复提交概率,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管理效率。四是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体系,加强对枢纽各业务板块基础资源的深度整合,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和数据交换,实现枢纽数据的互联、互通与资源交换。

枢纽驱动能级提升:

增强枢纽内生科创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强度,聚焦增加科技创新有效供给;明确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做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蓄水池”,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拉动作用。二是以第七个“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为基础,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或部门,支持企业独立或者联合社会力量一起创办技术转移机构,以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三是依托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郑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载体,聚焦“链主”企业和重点产业链需求,创新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聚力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合作,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产业领军人才或团队。四是提升综合枢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积极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先进感知等新技术与枢纽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枢纽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作用,争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开展枢纽集群资源优化与效能提升、物流枢纽协同优化与集成控制、多模式轨道枢纽协同运行、大型枢纽(近)零排放等技术研究。五是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创新团队和高端智库建设,鼓励引导科研院所、高校、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全力打造更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强化枢纽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

郑州应以提升枢纽能级为切入点,深化全域一体化发展,努力把郑州“不可多得”的优越性,加快转换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推进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协同发展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重要城市群的合作互动,推进郑武战略合作,主动参与长三角分工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走出一条凸显郑州特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枢纽能级提升道路,为全国枢纽能级提升提供有益经验和成功范式。(作者系郑州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54952 2024-08-09 00:00:00 五 郑州城市枢纽能级提升对策研究KeywordPh□赵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