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0版:晋观嵩岳 豫见云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巍巍云冈 鉴往知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巍巍云冈 鉴往知来
第6窟中心塔柱
第6窟飞天
第9窟明窗东侧文殊菩萨
第9窟明窗西侧普贤菩萨

云冈石窟,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史书,照鉴过去,也照耀未来。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一部史书,在1500多年的风雨中留存至今,云冈石窟一直以来以开凿时间早、雕刻内容丰富,保存状况良好而闻名。“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北魏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云冈美景,无数工匠把生命的意义,留在了云冈石窟5.9万余尊造像和数不清的雕刻痕迹上,现存大小洞窟254个,其中最大的佛像高17米,最小的仅2厘米。窟龛绵延1公里,其内容雕刻丰富、技艺精湛,被誉为世界伟大古代雕刻艺术宝库之一。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皇家开凿的国家工程,代表着北魏时期的国家文化最高水准,无论是横向比还是纵向比都是空前的。云冈石窟的每一个洞窟,都呈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例如,第9窟属于中期石窟,既能看到古希腊爱奥尼亚石柱样式,更有仿中国传统庑殿式建筑,体现了石窟艺术逐渐中国化的趋势;第6窟是一个中心塔柱式洞窟,平顶方形,平面呈“回”字状,中心塔柱呈四方形,塔高15米,分上下两层,下层约高10米,上层约高5米,比例匀称,一层重龛楣装饰,窟顶外围雕有飞天,内设方格,这种形制的出现,受西域与河西诸石窟影响,其成果又对以后中国各地中心塔柱式洞窟产生较深的影响。

云冈石窟是印度和中亚文化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产物,雕像里大量展现了美己之美的文化自信。第16窟到20窟是云冈的开山之作,这组被称作“昙曜五窟”的佛祖形象就体现了北魏统治者高大雄伟的身躯和大气开阖的旷野之气;洞窟里华夏文明的建筑元素又都传承了秦汉两朝的建筑式样,展现了中华民族美人之美的博大胸怀;雕像雕塑中众多的纹饰,既有南亚、中亚的,也有西亚、欧洲的,这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宽广博大胸怀气度。在展现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融汇能力中,我们能看到云冈音乐舞蹈窟里的乐器和舞伎、飞天,既有中国的,也有南亚、中亚的,形成了中西舞者共聚一堂、中西乐器共奏一曲的壮观和谐场面。

云冈石窟可谓世界史上多民族互动和融合成果的巅峰代表。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的成功先例就包括北魏建造云冈石窟、定都平城、迁都洛阳等一系列举措,这一时期中国北方多民族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文化。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性文化元素的一种认可与主动接纳,更重要的是它创造出一种文明的相互靠拢与趋同,这种趋同与现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实际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云冈石窟是文化交融、文明融合的代表,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人类文明的时间轴行进到今天,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是在传承与发展中融合兼收的先进文化,不仅为人类文明史提供了多元视角,还保存了文明轨迹的记录。除了包容性、和平性和统一性,云冈石窟也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云冈石窟的开凿样式从早期引入外来风格,到中期形成云冈风格,至晚期又吸收南朝风格。同时,云冈风格也不断走出去,东越太行山,西跨黄河,传播、影响至更多地区。

大同晚报记者 任翔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54984 2024-08-09 00:00:00 五 巍巍云冈 鉴往知来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