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文脉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脉郑州
康应魁:“留余”留出一个康百万家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根在河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康应魁:“留余”留出一个康百万家族
庄园一处楹联体现了康家治家思想

在背依邙山、面临洛水的康百万庄园,穿过一处处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在导游的精彩讲述中,一幅幅穿越剧的画面仿佛就在游客眼前:伙房里,伙夫正在准备午饭,烧火、劈柴、担水的,各自忙碌;待客区,远来的客商把缰绳递给康家的马夫,马夫拿出上好的草料,端来清水给马匹洗澡;正堂内,庄园主人康应魁缓缓端起茶盅,听取刚从山东回来的商船队长汇报行程情况……

这是200多年前康百万庄园的日常一幕。此时的康应魁,已将康氏家族发展到了顶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康应魁,康百万家族奠基者康大勇的孙子,是康百万家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经他之手,建立了全国三大庄园之首——康百万庄园。

开栈房 200多年前就有现代化商业思维

“康应魁是个商业奇才,200年前就有了很多现代化商业的思维。”曾任康百万庄园管理处副主任的李国霞这样称赞。

耳濡目染康家经商之道,康应魁敏锐地发现航运的巨大潜力,接替祖父事业后,他把扩大商船队伍放在首位,建成了康家自己的造船基地,还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确保航运业务的顺畅运行。

随着康家产业分布越来越广,康应魁在多地建立栈房,管理家族的商业和土地事务。栈房分为高、中、低三级,分别设在不同的重要城市和集镇。这些设在各地的栈房,不仅管做生意、做仓库,还兼管当地所置土地的收租及买卖,层层负责、栈栈开花,成为康家财富积累和管理的重要机构。

除了经商架构的组建,康家还重视发掘和培养管理人才,经过考验、磨砺,分别命以老相公(总管)、大相公(分区负责)、相公(各栈房负责人)、小相公(业务人员或重要勤杂人员),类似今天的职业经理人。

这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和精细化的分工,展示了康应魁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智慧。

筑庄园 承载和见证康百万家族发展史

在迅速扩大商业版图的同时,康应魁也开始了庄园建设。

为建庄园,康应魁开办了烧砖、烧瓦的窑场,建立了木工作坊,聘请石雕工匠,组成了一支技艺高超的建筑队伍。建造东院时,他修建了一座三丈高、三丈宽、三丈进深的大厅,名动河洛大地。

历经多年不断建设,庄园从邙岭下逐渐向上,形成了鼎盛时期的33所院落、53座楼房、1300多个房间的恢弘规模,集“古、大、雅、美”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为“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今天的康百万庄园,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家族历史的见证。

广布施 捐资赈灾办学显仁爱情怀

康应魁的商业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继承了祖辈的财富和事业,更在于他卓越的眼光和经营智慧,既继承了祖辈的成功经验,又不断引入创新元素。

在扩大家业的同时,康应魁不忘回馈社会。灾荒和战乱时期,康应魁多次捐资赈灾。黄河决堤,他捐资修筑堤坝,减轻洪水对沿岸居民的威胁;陕西发生饥荒,他捐赠粮食和资金,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1813年,河南遭灾,康应魁调集大批船只从山东向河南运粮,降低粮价,赈济乡民。《康氏世语》载:“道光二十七年岁荒,公放赈,凡异姓同姓一视同仁,乡中数百余家,活者甚众。”也是在这一年,康应魁75岁,儿子准备大摆酒宴,康应魁不许,并让巩县栈房把多年难以讨回的契约以及孤寡、残疾人借债的契约统统交到他手里,生日当天,当场烧了债券,免除了几百户的债务,成为当地广为传颂的“焚券高风”。

康应魁和祖辈一样,非常重视教育,捐资兴办学堂,资助贫困孩子上学,致力于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其捐资办学的故事在当地民间流传甚广。

传家训

“留余”集中体现古代豫商精神

康应魁不仅为康百万家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位于河洛文化中心地域的康氏家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治家以“留余”思想为核心。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康家祖辈将这4句话作为祖训一代一代传下来,足见河洛康家豁达的情怀和长远的眼光。现在,康百万庄园的‘留余’匾已经成了镇园之宝。”李国霞介绍。

“留余”,就是有所节制,适当获取,要保留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和能力。“留余”是统领康百万家族绵延发展的灵魂和核心,是康家的做人之道,也是世代相传的家训,是古代豫商精神的集中体现,所体现的“尚中庸,积荫德,重家教”思想正是古代豫商精神的精髓。

综观康百万家族的400年传承之道,中国儒家文化所倡导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是其灵魂,可以说,没有训诫文化的传承,就不可能有康家400年的历史。

作为康百万家族的代表,康应魁对河洛康家“留余”的祖训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记者 谢庆/文

马健/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55105 2024-08-10 00:00:00 六 康应魁:“留余”留出一个康百万家族KeywordPh根在河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