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辆三轮车上有一个白色的泡沫箱子,箱子上面写着酸奶、冰块一元。车子旁边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坐在小马扎上聚精会神地看书。在中牟县城中兴路人行道的电线杆下,许多人会看到她,看她专注的模样。“附近的人都知道她,是中牟人津津乐道的‘读书婆婆’,足足影响了三代人。”中牟县教育局资助中心主任边海燕说。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读书让日子轻松些 “读书婆婆”叫王桂枝,今年84岁,中牟县官渡镇人,初中毕业后上中牟一高(今中牟县弘毅高中),后因身体原因辍学,回家务农。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很爱看书。大本书看,儿童连环画也看。当时村里住的有修筑陇海铁路的桥工队,母亲有时还去桥工队借报纸、杂志看。受母亲的影响我也渐渐爱上了读书,看的书多,作文自然也好。中学时,我的作文经常作为范文被老师当堂朗读。后来我顺利考上大学当上了教师。”“读书婆婆”的女儿李时敏是中牟县第二初中的一名教师。李时敏告诉记者,后来她的奶奶和父亲先后去世,哥哥患病住院,迫于生活压力,母亲忙着种地、做生意,再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看书。 2001年,李时敏的女儿出生,60多岁的王桂枝不再种地,来到县城帮着照看外孙女,闲暇时间捡起早年的读书爱好。王桂枝把女儿存了几书柜的书翻了个遍,有时还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外孙女读故事、念儿歌。一本二三百页的书,她两三天就看完了。女儿家里感兴趣的书读完了,王桂枝就开始向几个老年朋友借书,再之后自己办了借书卡去中牟县阅览中心借书,后来托女儿在网上买书。 外孙女上学后,王桂枝又操起了曾经的做生意老本行。“这一辈子都是自己养活自己,已经停不下来了。再说啦,有生之年能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也是一种乐趣啊!”这是一位平凡老人的世界观,平静而温暖,乐观且知足。 在小摊氤氲的香气中,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王桂枝最爱看的是历史、地理、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天长日久,便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 现在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陈先生回忆起一件趣事。当年他上初中备考和同学们一边走一边讨论黄河的源头在哪里,走到“读书婆婆”的摊位前,猛然听到一句“黄河源头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孩子们听到回答诧异地笑了。从那以后,陈先生和他当年的同学经常围在“读书婆婆”身边。 王桂枝很喜欢这样一句话:阅读不应该是爬山,更像是结网。山,需要费力地攀爬;而网,允许我们愉快地从一个节点跳到另外一个节点。如果觉得生活太累,翻开一本散文,那些宁静美好的文字,拥有让人恢复恬淡的魔力。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门,哪怕书不能立即给你答案,也能在你身陷迷雾时,给予你内在的从容。 “从小学到初中,每天我都要穿过家属院门前一条长长的路,一直走到路口再转向。然后就能看到,在紧挨着路口的台阶上停着一辆三轮车 ——以前是人力的,后来换成了电动三轮车。车上盖着棉被和笼布,棉被下面放着要卖的吃食,过年的时候是花糕、祭灶的麦芽糖;夏天是一元一袋的甜冰袋;秋天会摆上馓子、焦酥糖,还有一些小零食。一年四季好像也在这小小的三轮车上过了一番。当然,馒头是永远的主角,方的、圆的、带花的,码得整整齐齐,散发出温暖的小麦香。我姥姥(外婆)就在这氤氲的香气中,坐在小板凳上,沉浸在书的世界里。”王桂枝的外孙女说,“姥姥为什么如此爱读书,我不得而知,但自我记事以来,姥姥的三轮车上永远都有书的影子。” 2021年,王桂枝一手拉扯大的外孙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现在学习任务重,不能常回家看姥姥,但我知道姥姥仍在一个路口,坐在三轮车旁的小马扎上,感受着四季的变幻,领略着不同的风景。”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徐少杰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