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有着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许多成语从故事与典籍中诞生,在人们习惯性使用后不断传承。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见证了沧海桑田与历史变迁。其中,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连同中岳嵩山一道,在岁月更替、时代更迭中与文人墨客、词句典籍擦肩,并于交流碰撞中烙上了属于它的历史印记。 “立竿见影”:源于通过观测日影寻找天地“中心点” 从古至今,天空与陆地一直是人类研究与探索的目标。人类历史上,由于科学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没有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之前,曾经流传着一种朴素的宇宙观,就是“平天说”和“天圆地方”说。天在上、地在下,天与地平行,寻找大地的“中心点”,便成为古人探索的目标,“立竿见影”的故事,也即将从这场寻觅之旅中诞生。 据《尚书》中《夏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其中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故别称中州。从华夏历史诞生之始,“中”这一概念便与河南为中心的土地融为一体。西周建立后,相传周公旦为更精确地找到天地“中心点”,便尝试利用八尺表(土圭)去观测日影。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永清说,测量日影时,需要立一个8尺高的“日表”,以一个1尺5寸长的“圭”进行度量,在夏至日中午,表的日影正好等于圭长,则立表处即为“地中”,这种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便叫做“土圭测景”。直立于地的“土圭”犹如长竿,将日影映照在地,因此“立竿见影”便成了古时人类收集天文信息、掌握时间变化的重要工具。 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最终,周公旦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找到了当时人们所认为的“大地中心点”,并建立了稳固的都城。周公测景台经过唐代重筑后也留在了登封这片土地上。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所营建的观星台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发展了天文科学。成语“立竿见影”不仅对这一历史事件完成了生动概括,也成为连接古代与现代、建筑与天文的桥梁。 女皇登封,大功告成 “天有心,地有胆,天心地胆在告县。”这是流传在登封告成镇一带的民间俗语。郑州登封告成县,也称告县,古称“阳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记载:“颍水经其县城(阳城)故城南,昔舜禅禹、禹避商均、伯益避启,并于此也。”据有关学者研究,阳城建于约公元前2070年,禹在郑州登封王城岗(今告成镇内)建立了夏朝。 “阳城”向“告成”的转变,与成语“大功告成”的寓意有着密切联系。据悉,“大功告成”最早出自著作《尚书·禹贡》,原文中“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的表述,意指大禹治水成功,将功绩报告给上天,并获得了上天的奖赏(玄圭)。“告厥成功”即为“大功告成”的雏形,表达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公元696年,73岁的武则天“癖丹掖,开紫微,抚元虬,按黄道”,率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向嵩山进发,对嵩山进行正式封禅。在她完成封禅后,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登封”与“告成”之名,也被沿用至今。 嵩阳书院:“程门立雪”传千古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五代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创设太乙书院,建有藏书楼、斋房、生舍,聚集文人,专心读书。宋景祐二年(1035年)宋仁宗赵祯敕令重修后,赐“嵩阳书院”匾额,名儒范仲淹、程颢、程颐、邵雍、李纲、杨时等相继到此讲学,书院就此声名大振。 河南嵩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宫嵩涛告诉记者,历史上的著名典故“程门立雪”与“吾道南矣”便发生在这里。北宋时期,杨时与游酢为向程颐请教问题,专程登门拜访,不料程颐正在屋内瞑目而坐,两人便侍立等待,直至门外之雪深一尺才得入门。 杨时在程颢、程颐的教导下,学业大进,后来成为闽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及其弟子罗从彦、李侗、朱熹等人,在南方大力倡导儒学,形成了独特的闽学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悉,“程门立雪”和“吾道南矣”共同反映北宋时期儒学的繁荣和文化重心南移趋势。两个从“嵩阳书院”走出的成语典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精神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样也预示了儒学将在南方兴盛与发展。“这两个典故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后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精神财富。”宫嵩涛说。 “嵩高峻极”好山川 “嵩生岳降”为大材 春末夏初,夜爬嵩山刷屏“出圈”。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嵩山脚下,朝着海拔1491.73米的“峻极峰”发起挑战。“青春没有售价,嵩山就在脚下”一度成为这群夜爬游客的登山口号,中岳之美在夜色与灯光的衬托下焕发出别样色彩。 社交媒体上,“峻极”之名,也随着夜爬的火热走入了人们视线。《礼记·中庸》有记载,“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以此来形容极高峻峭。漫步中岳庙,抬头仰望,在九彩斗拱的衬托下,“嵩高峻极”四个大字鎏金灿灿,映照着这座山川的文脉不绝与钟灵毓秀。 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这座起始于36亿年前、堪称“万山之祖”的山脉,其悠久的历史自然赢得了先民的敬仰与崇拜。据《诗经·大雅·嵩高》记载,“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其中,“嵩”指嵩山,“降”意为降生。后人用“嵩生岳降”来比喻重量级人物的出生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与这座名山相关的成语还有很多…… 嵩呼万岁,让古代臣子为帝王的祝颂回荡耳畔;嵩云秦树,将两地相隔之远化作“双鲤迢迢一纸书”,久久思念。周公测景,为天地立中;武曌封禅,为国泰祈福;伫立雪中的是传承理学之志,挑战峻极属时代青年之勇。浪淘尽,时代精华成之于语,纵言间,千古佳话已传唱千年。 记者 李居正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