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看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1
全省举办非遗惠民活动1300多场
我市丰富考古活动再“圈粉”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考古工地开放、非遗制作、考古讲座……
我市丰富考古活动再“圈粉”
小朋友参观考古遗址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的“赓续千年文脉 共叙时代华章”系列活动,在考古工地开放、非遗制作、考古讲座等精彩纷呈的活动中赓续中华千年文脉;广大观众在踊跃参与、深入体验中认知商代历史和中华文明,激发共叙时代华章之情。

央视关注“考古体验升温”

这个国庆假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同时开放荣获“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商都书院街考古工地、被誉为“河洛古国”的双槐树遗址考古工地,“边学边玩”的文博体验新方式,引起了省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在商都书院街考古工地,广大游客跟随考古发掘专家讲解商代历史文明、参与活动游戏赢取创意礼品、走近探访亲手发掘……活动期间考古工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在双槐树遗址,“考古有意思”放映厅循环播放着《文物里的郑州》考古宣传片、无人机“勘探”体验等活动前围满了游客,大家在这里共赴文物之约、共享考古之乐。

“通过互动游戏、专家讲解,我们想让广大市民游客了解我们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体会到考古的乐趣和意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10月1日正值《双槐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参与活动的观众也拿到了宣传海报、手册等资料,合唱、河洛大鼓等形式多样的演出也在潜移默化中向公众普及双槐树保护条例的知识。巩义河洛镇双槐树村村民张振宇来到双槐树遗址考古工地,一边参与活动、一边学习了解条例细则:“以后能更好地保护双槐树遗址,作为双槐树村的一个普通群众,我感到非常骄傲!”

“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在令众多省内外游客交口称赞的同时,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等栏目多次报道考古公众开放日活动;“探秘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等话题持续登上微博热搜。

游客点赞“博物馆里有意思”

10月1日至7日,一针一线爱国情、千“编”万化 匠心织梦、留住夏天的蝉鸣、非遗传承·绘京剧之韵、非遗传承·一出好戏、非遗传承·艺术扎染等6项活动逐一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举办,既有契合国庆氛围的“小挎包”制作,又有满足小观众偏好的竹蝉制作;既有适合老年观众的编织,又有年轻人关注的皮影戏……多种主题的体验活动,他在锻炼观众动手能力的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知不觉间走进观众心田。

而10月4日举办的《考古人讲考古》公益讲座,在3D动画演示、考古现场航拍、手绘考古图纸等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课件和专家讲述中,向公众揭开了商都书院街这个早商贵族墓地的神秘面纱,为市民在国庆假期打开了解郑州城市历史和商代文明的窗口。

“没想到博物馆的活动这么丰富有趣,以前我还以为到博物馆只是看看静态的展览。”这个假期,从天津回郑探亲的刘女士在考古博物馆参加活动时,再次刷新了对博物馆的认识。

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63644 2024-10-10 00:00:00 四 我市丰富考古活动再“圈粉”KeywordPh考古工地开放、非遗制作、考古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