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到2025年力争创建1至2个国家医学中心,高质量推进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力争每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项以上……10月14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关于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力推动医学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更好保障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到2025年初步建成协同高效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扎实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协同高效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在一流创新平台、一流创新人才、一流创新成果方面实现新突破,重大疾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力争创建1至2个国家医学中心。三级医院科研经费投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平均达到3%,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达到100万元、科研成果转化金额达到10万元,每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专利数达到50个。推动前沿尖端医疗技术加速进入临床应用,力争每年应用填补国际国内空白或领先技术100项,持续提升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省域患者外转率控制在5%以内。 强化“双中心”战略力量支撑 打造“三大医科院”创新高地。提升省医学科学院建设水平,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争创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基地。发挥省中医药科学院创新优势,注重运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整合中医药科技创新资源和力量,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标准建设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加快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打造全省疾病预防控制科研主阵地。 强化“双中心”战略力量支撑。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支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力争在疑难危重症诊治、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等方面达到国内顶尖、世界一流水平。高质量推进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加快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加快肾脏病等优势特色疾病防治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建上实现突破,新建5个以上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力争30个重点学科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加强优势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充分发挥省实验室在基础研究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科研人员开展探索性研究,力争每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项以上。 围绕多发病种防治开展临床研究。建立重大科技任务形成机制,在慢性病、传染病及生殖等疾病防治领域凝练一批攻关课题。积极申报高层次科技计划项目,力争每年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以上。 强化中西医协同攻关。加快推进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围绕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研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救治技术开展科研攻关,不断提升临床诊疗能力,每年实施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200项、中西医联合攻关项目20项。 培优医学重点学科。到2025年,遴选90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予以优先支持,力争30个重点学科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加快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 加快战略科学家队伍建设。全力培育和引进医学领域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学术影响力显著、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战略科学家。到2025年,力争引进2至3个院士团队,培育2名医学领域院士后备人才。 加强领军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一批医疗技术精湛、创新能力突出的临床医学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25年,培育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领军后备人才10名左右,中原医疗卫生领军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医生、临床医学科学家各60名,中医药学科领军人才20名。力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每届(批)分别入选2名。 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扩大青年项目支持规模,加快培养一批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青年创新人才和团队。到2025年,培养“四青”人才、青年岐黄学者后备人才50名左右,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人才120名,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0名,中医药学科拔尖人才100名,中医药学科青苗人才1000名。 加速成果转化应用 构建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支持省医学科学院建设20个研究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等机构,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医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 完善科技成果发现机制。建立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库,以临床应用与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重点帮扶。经常性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力争全省医学领域技术合同年成交额突破3亿元。 记者 袁帅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