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在“假冒人民网发文”事件引发争议后,“仿冒正规网站”的现象受到广泛关注。据记者调查,这背后俨然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条”:客户支付几百至几千元的费用,即可按照客户需求制作违规网站。 虽然多年来相关方面一直在打击山寨网站,但由于这类网站服务器常位于境外,且往往针对特定主体定向传播,隐蔽性强,极易逃避监管。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该继续让此类网站在互联网上隐蔽着,忽悠公众,进而造成负面影响。一旦有公众相信类似网站,便极易造成公众个人信息泄露。对此,相关治理举措要及时跟进,包括公众和相关部门应该如何发现、甄别、举报和打击,都应该有更为明确的举措。这需要搜索引擎平台、公众和相关管理部门形成合力。相关主管部门也不妨以专项排查打击“克隆网站”,震慑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还要畅通公众举报机制,对那些危害性大的仿冒网站提升处理优先级。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