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6日上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密玉俏色雕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冠军收徒仪式在新密市鲁班喜悦酒店举行。宗源、孔庆佃、邱发文、张静、郭天星5名优秀玉石雕刻人才正式成为王冠军的弟子。 这一举动不仅为密玉俏色雕刻技艺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标志着这项珍贵的传统艺术正在得到有力的传承与发展。 从素活到多彩,因材施艺显活力 密玉,在国际上被称为“河南翠”,产自新密市助泉寺村。其颜色多彩,分为绿密玉、红密玉、黄密玉、黑密玉等。密玉以翠绿色为主,俗称“小翡翠”,是与新疆和田玉、南阳独山玉、辽宁岫岩县岫玉齐名的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从一块未经雕琢的原石到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一转变背后蕴含着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完美结合。作为“密玉俏色第一人”的王冠军根据石材本身的特点进行创意设计,从而让最终的作品既保留了自然之美,又增添了人文艺术的气息。正是这股来自天地间的神奇力量与人类不懈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相结合,才使得密玉得以绽放出它那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10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新密市东大街的王冠军玉雕工作室。王冠军夫妇讲解了密玉以及王冠军先生如何从“素活”学徒到“密玉俏色第一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玉雕之路。 “之前,玉雕工人做的都是‘素活’,也就是作品主题单一,只要单色雕刻,其他颜色通通舍弃,这样做的后果就导致了辛辛苦苦开采的玉料浪费严重,也使得玉料成本过高。”王冠军先生摆弄着办公桌上未完工的俏色玉雕工艺品《三羊开泰》说,“我觉得那样做太浪费了,就开始不断思考研究,想让这些颜色丰富的原石物尽其用。” 他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俏色玉雕作品时补充道,密玉拥有七大主色,加上多种过渡色,总计可达十几种不同的颜色。当这些多姿多彩的色调在匠心独运之下得到巧妙运用时,每一块玉石都可能成为无价之宝。 通过不断地尝试与创新,王冠军成功地将各种颜色和谐地融入其艺术作品之中。这种做法不仅赋予了密玉更加生动的表现力和独特的美感,还极大地提升了原材料的价值,让许多以往可能会被丢弃的石材重新焕发出光彩。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王冠军为密玉雕刻领域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并显著提高了密玉原料的整体利用率。 多种题材并重,不忘初心寄重望 当今玉雕是否存在题材单一的问题呢?王冠军先生沉思片刻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在传统的玉雕艺术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常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如吉祥图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这些经典元素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作品的文化传承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如果一味地固守传统而不进行创新,则可能会导致创作题材相对单一化的问题。 王冠军对于破解趋同之难提出了办法,那就是与时俱进,抓住好的寓意,不断开拓创新。“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认为创作一些体现红色精神的作品是必要的,因此我也做了非常多的红色主题。”王冠军从业至今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意创作了红色题材作品30余件,拓新了密玉的创作方向,被誉为“红色大工匠”。 他展示其在建党100周年时的作品《红船》,该作品曾在浙江嘉兴博物馆“百名大师·百件作品”红色主题展巡展一个月,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并被授予“突出贡献奖”。 他提到自己的创作涵盖了四个主要领域:传统文化、农村生活、当代社会以及红色爱国主题。每一个系列都以真实为基础,融入了其对所处时代深刻而独到的看法,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敬仰之情。尤其是当涉及反映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状态时,其作品更是能够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而又温暖的情感连接。 受到王冠军风格的影响,越来越多从事密玉雕刻工作的手艺人开始尝试跳出传统框架,勇于创新。他们纷纷效仿王冠军的做法,将自己周围发生的故事、当地的文化特色乃至普通百姓最真实的生存状况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去。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密玉雕刻的表现内容,也让这门古老的手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青蓝交际、星火传递 密玉俏色玉雕得到传承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密玉俏色雕刻技艺,王冠军近年来开始广纳门徒,亲自传授这门精湛的艺术。至今为止,他已经正式招收了6批共70多位弟子。这些徒弟不仅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宝贵的雕刻技巧,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个人工作室,进一步将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确保了其在新一代人手中的持续发展。 王冠军先生讲道,自己对徒弟以及工人要求严格,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设计,他和工人、徒弟从观察原石特色到定稿,再到最终在雕刻时表现状况,都要经过5次以上的讨论才能定型。 为进一步促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目标,王冠军每年都会无偿举办培训班,旨在向更多人普及密玉俏色雕刻知识,并提升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截至最近几年,已有超过600名学员通过这样的公益培训受益匪浅。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王冠军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密玉俏色雕刻技艺的广泛传播与发展,也为行业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密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在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沉淀后,如今正迎来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时代。从新石器时代的初露锋芒到明清时期的宫廷珍品,再到今天成为集艺术、文化和经济价值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密玉的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传统工艺的重视与发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密玉雕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来,为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未来,在所有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密玉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记者 黄栖悦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