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木杆秤曾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计量工具,一端挑的是人间生计,一端秤的是天地良心。 木杆秤正在淡出计量舞台,但作为婚庆用品、民俗工艺品,它却并没有消失。“木杆秤制作技艺”在荥阳市贾峪镇石硼村许锡生那里,以家族师徒和子承祖业的方式已传承200多年。2019年,荥阳的木杆秤制作技艺被选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月20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许锡生带着他的古董工作箱来到位于樱桃沟的瞻园,向市民和游客讲述木杆秤的故事,并带领大家体验木杆秤的制作。 关于木杆秤的由来历史悠久,相传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鲁班根据天上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秤杆上雕刻了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统一了度量衡,又在秤杆上增添了“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改一斤为十六两。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改革了度量衡单位,从此定一斤为十两。 木杆秤制作工艺复杂,大号的杆秤一般选用楠木制作,中小号的秤杆则是就地取材,也是选择当地优质的木材。 木杆秤的制作过程也比较复杂,使用的工具比较多,有锯、刨、钻、榔头、锉、割刀、圆规、砂纸、标准砝码等数十种工具。钻刀孔、上秤钩、定盘星、布秤星、钻星孔、镶星、割星、着星、磨星、校准等26道复杂工序,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确保杆秤的灵敏度及准确度。熟练工匠制作一杆普通的秤最少也得需要一天时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木杆秤已基本不再用作计量,但在一些复古的中式婚俗上,用秤杆将新娘的红盖头轻轻挑开,寓意婚姻称心如意。而在艺术品市场,又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珍贵的收藏品。一种古老的工艺,正在以另外一种身份继续传承。记者 马健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