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脉周刊 上一版3
品云肩之美,鉴传统服饰风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品云肩之美,鉴传统服饰风华
约100幅云肩作品和汉服配饰亮相郑州,展览将持续到11月30日
华美云肩展示中
造型别致的云肩
袁老师在讲解

近日,“华夏手造”2024中国云肩作品展在华夏手造非遗展示馆开幕。该活动以“华夏手造·肩上霓裳”为主题,旨在通过展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工艺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探索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约100件作品已展出,持续一个月

从10月17日发布邀请函到活动开幕,第一批参展作品已有100余件。走进展区,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斑斓、图案繁复的各式云肩,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历史故事。此次展览吸引了来自北京、湖南、浙江、河南等省市的非遗传承人、大师匠人、民间艺人、高职院校师生、云肩艺术爱好者和收藏者参展,现场展览约100幅云肩作品和汉服配饰,汇聚清代、民国和现代云肩臻品。

云肩是中华传统服饰明珠,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独具特色,是一款形同如意、状似云纹,盘扣于脖颈的披肩,亦可作为纹饰装饰于服饰肩部,兼具“服饰”与“纹饰”双重身。活动负责人张海燕说:“此次云肩展为期1个月,持续到11月30日,欢迎各位云肩艺术爱好者前来打卡参观鉴赏,感受云肩的华美和惊艳。”

中国传统服饰之美

云肩,也叫披肩,是中国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是中国民族服装的重要特征之一。

云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其图像资料最早见于敦煌隋代壁画,已经中国化的观音菩萨身披云肩。云肩的名称由来与其装饰图案有关,因其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故称之为“云肩”。

云肩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需要根据女性身体的体型进行立体式的摆设再进行裁制,力求穿在肩头得体而有分寸。云肩的绣制有各种各样的针法,如挽针、接针、滚针、松针、钉线、打子、圈金、抢针、齐针等,样式也较为繁多。

云肩的图案构成丰富多样,涵盖了神仙、花鸟鱼虫、人物、山水、吉祥符号等元素,并通过不同元素寄寓不同的吉祥内容。云肩的文化内涵也非常深刻,它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福善祥吉”等价值理念。

在现代,云肩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出现在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中。同时,云肩也成为时尚界的宠儿,许多设计师将其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清代云肩展文化,手工制作开创新

在展览现场,一件精致非凡的清代连缀式复合云肩成为众人的焦点。这件珍贵的藏品出自市级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袁升科老师之手,不仅展示了精湛的手工艺技术,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袁老师耐心地向围聚在周围的观众介绍道:“这是一件名为‘龙凤花鸟刺绣立领盘扣连缀式复合云肩’的珍品,它原是清代贵族家庭中女儿出嫁时所穿戴的华服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吉祥寓意的追求几乎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他解释说:“云肩上的每一处图案都蕴含着美好的愿望。比如,龙代表权力与尊贵,凤象征着美丽与和谐,而花鸟则寄托了对新人幸福美满、子孙满堂的美好祝福。此外,立领设计不仅体现了当时服饰的流行趋势,还巧妙地融合了实用性和美观性,盘扣的运用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

袁升科老师的话语间流露出对中国传统艺术深深的喜爱与敬仰之情,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之美。通过这样一件小小的云肩,我们不仅能够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一件采用3D打印技术精心制作的云肩,在展览中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件作品出自郑州第五十八中学的美术教师陈思聪之手,她巧妙地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美学相结合,为古老的服饰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陈老师通过3D打印技术,不仅完美复原了传统云肩的精美纹饰,还创新性地加入了符合当代审美的元素,使得整件作品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时尚气息。

跨界融合共促传统文化发展创新

此次展出的云肩不仅包括了来自清朝和民国时期的珍贵收藏品,还有多件新颖的创意作品。这些新作采用了多种创新材料和技术,如衍纸、毛线钩织、3D打印等,与传统的云肩制作工艺进行了跨界融合。

据悉,此次云肩展将颁发收藏证书或参展证书,计划11月份举办“华夏手造·我眼中的非遗”主题论文征集和演讲比赛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师生和文化爱好者征集论文,邀请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开展演讲比赛。华夏手造非遗展示馆参展作品将通过如一文化爱玩美天猫旗舰店、华夏手造微信公众号微店、美团闪送等线上商城宣传出售,以此扩大展览的影响力,强化展览效果,打造展会经济。

此外,通过组织各类工作坊、讲座和互动体验,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中,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形式的交流不仅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也为不同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

记者 黄栖悦

通讯员 胡前军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69092 2024-11-08 00:00:00 五 品云肩之美,鉴传统服饰风华KeywordPh约100幅云肩作品和汉服配饰亮相郑州,展览将持续到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