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开放是航空港最突出的标识,改革是航空港最鲜亮的底色。航空港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自主权,在项目报批、产业落地、土地利用等方面具备绝对的政策优势下,打造全国‘成本洼地’‘效率高地’。”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这里有品类齐全的生活超市,有可供休息的商务酒店,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还提供了诸多就业岗位……近日,位于郑州航空港荆州路与保航二路交叉口的商业综合体即将投入运营,与广大市民见面。该综合体的落地是属地办事处一心一意为民解忧的真实写照,也是航空港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先行先试的生动实践。 遇“困局” 4万余人的安置区缺乏商业配套 郑州航空港区向高攀越、向前笃行,正在逐步用心描绘宏伟蓝图。三官庙办事处辖区的四号安置地回迁居民对此深有感触,他们的日常生活正在经历巨大转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太方便了,咱也能享受到市民完善的配套了。”提到家门口即将开业运营的商业综合体,四号安置区附近的居民难掩喜色。对这个期盼已久的商业体,他们认为:“这是政府帮我们筑了个‘金窝’呀。” 据了解,四号安置区于2021年4月回迁,常住居民有4万余人,由于周边缺乏商业配套,附近居民生活购物很不方便,摊贩占道经营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出行。 同时,四号安置区周边虽现有闲置的商业地块,但土地产权属于平台公司,且近几年内平台公司无开发此商业地块的计划。记者还了解到,作为投资方在未拥有土地产权的前提下,不仅在建设前期各类证件难以办理,且由于没有任何“担保”从而降低了投资信心。 基于以上情况,一方面,土地拥有方暂无建设计划;另一方面,手续繁琐,投资意向方信心降低。一边是周边群众对商业配套的迫切需求,一边是闲置商业地块的无法使用,面对这一“困局”怎么办? 破“常规” 办事处打造三方合作新模式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航空港区三官庙办事处了解到辖区百姓们的需求后,积极作为,广泛调研,于2023年8月将四号安置地现状如实细致地上报于航空港区管委会,并得到了管委会的大力支持——由三官庙办事处牵头联系,由各单位配合办理相关手续,为四号安置区居民建立一座1.3万平方米的综合商业体。 有了区管委会的顶层设计,三官庙办事处与各单位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为打通路径,航空港区党政办多次召开会议,协调推进四号安置区兼容商业开发工作,三官庙办事处分别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财政等部门和土地产权方等单位进行沟通。 由于多个环节的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各参与单位敢于担当,打破常规,反复研究签订协议和手续办理等问题,最终确定了办事处、平台公司、投资方三方的合作新模式。 在推进落地过程中,三官庙办事处与多家意向投资商进行洽谈,最终确定了合作细节。而投资方在看到航空港区各单位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工作状态后,感受到了“保姆式”的服务,坚定了投资信心,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投入建设运营。这一切归功于郑州航空港“中原特区”的战略定位、先行先试的自主权及改革创新的决心与魄力。 建“新城” 1.3万平方米商业体提供500多个岗位 11月中旬,位于航空港区荆州路与保航二路交叉口的商业综合体,就要进入试运营阶段,一层引进了对标一线的品牌商入驻,二层建设了品类齐全的生活超市,三层则规划为商务酒店。这座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饭店、超市、酒店等商业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并且还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 作为郑州航空港先行先试的首批受益者,四号安置区居民切实感受到了航空港的发展成果。目前,航空港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正在把蓝图变成现实,该商业综合体建设就是超常规发展、创新解决发展难题的一次有力尝试,也验证了“开放是航空港最突出的标识,改革是航空港最鲜亮的底色”的自我定位。 航空港区三官庙办事处党工委负责人表示,在航空港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创新探索的商业综合体新模式已成功落地,后续将继续发扬“拼、高、快、实、硬、活、公、廉”的工作作风,持续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动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记者 刘凌智 文/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