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发布《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加快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体系,把我省打造成为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算力调度核心枢纽和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 构建“一核四极多点”算力布局 到2026年底,形成布局合理、绿色低碳、高效集约、安全可靠的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建成投用一批多元算力资源有机协同的融合算力中心,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形成一批算力赋能的典型应用场景,算力服务普惠易用水平显著提升。 优化算力区域布局,统筹推动“通算+智算+超算”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郑州市(含航空港区)为核心,洛阳、鹤壁、商丘、信阳等市为区域增长极,各地多点配套发展的“一核四极多点”总体布局,引导算力中心集约建设。 “一核”:结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建设,依托郑州网络枢纽地位和算力资源,以算力网引领发展,加快智算中心布局,构建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为主的算力中心集群,把郑州市(含航空港区)打造成为保障省内、辐射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综合性多功能算力枢纽中心。 “四极”:支持洛阳、鹤壁、商丘、信阳等网络基础好、数字经济发展快、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打造省内区域级算力增长极,充分利用郑州市(含航空港区)和当地算力资源,面向省内周边区域和周边省份临近区域开展算力服务和算力调度。 “多点”: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地方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打造城市计算节点。其他相关地方可以结合自身功能定位,面向本地业务需求,结合能源供给、网络条件等实际,按需建设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算力中心,提供具有地方特色、服务本地的算力服务。 加快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 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省级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多元异构算力跨域调度、交易、结算、运营机制。 加快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支持郑庆哈城市算力网大通道构建,联合八大枢纽节点地区、绿电资源丰富地区,推动东、中、西部算力资源高效协同联动,打造国家算力大通道建设样板。 以郑州(含航空港区)、洛阳等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地区为重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省属重点企业等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建设智算中心,构建“万卡”智算资源池,向社会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智能计算服务。力争到2026年,全省智算规模达到100EFlops以上。 支持国家超算郑州中心优化升级超算系统,拓展高精度科学计算市场,拓展智算业务领域。到2026年,综合算力性能保持国际前列,超算利用率达到70%以上。 整合升级通算。推动各地根据地方特色、能源条件和实际需求集约建设通算中心,争取工业、水利、医疗等领域全国性、区域性行业算力中心落地河南。 此外,打造面向智能制造、智慧民生、数字政府、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特色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 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 推进“全光网河南”改造升级,推动城域网络架构优化,持续提升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支撑能力,实现与国家枢纽节点周边省份高速互联互访。提升算力网络支撑能力和算力中心内网络质量。强化存力高效保障,加快提升存储网络稳定性,加强关键数据容灾备份。 培育先进计算产业。依托省内先进计算企业,积极引进芯片等上游企业,吸引集聚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骨干企业,加快建设超聚变全球总部基地与研发中心、紫光智慧终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打造先进计算产业园、鲲鹏软件小镇等园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计算产业集群。 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加快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郑州智能制造基地、洛阳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支持省内整机企业发展专属大模型软硬件一体化设备等产品,建设河南省大模型赋能创新中心。 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聚焦“7+28+N”产业链群培育,鼓励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推动算力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记者 袁帅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