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脉中更是流淌着诗情画意。 源远流长续文脉,且以诗意共远方。 本报讯(记者 王治)11月20日,以“传承诗词经典 建设文化强国”为主题的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我市举行。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中宣部文艺局原局长、中宣部“学习强国”原总编辑刘汉俊,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盛若蔚,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副总编辑张广君,河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董林,河南省诗歌学会顾问、省诗词学会会长马海盈,郑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吕挺琳,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明,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郑州文化传播大使郦波等出席。 吕挺琳在致辞中表示,诗歌,是中华文明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天地自然的深刻敬畏、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中华经典诗词论坛,是2024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的系列重点活动之一,旨在打造传承弘扬诗歌文化的高规格交流互动平台,推动中华经典诗词和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希望参会嘉宾通过论坛,以诗为媒、以文通心,为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建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汇聚更多智慧、凝聚更大力量。也希望各位嘉宾能够进一步走进郑州、了解郑州、读懂郑州,深度领略千年古都的风姿神韵,在“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一起共赴诗和远方。 据悉,论坛突出经典诗词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以“诗书继世,弘扬中华文化”“诗颂风雅,诗书里的郑州”“诗乐融合,赋能大众文化”“诗教育人,启迪少儿心智”等为主题的分论坛也在当天举行。 专题报告 刘汉俊 中华诗词当为 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 郦波 在唐诗里 读懂郑州人的浪漫 林峰 当代诗词 精品意识的确立 分论坛 “诗书继世,弘扬中华文化”分论坛 金中:人工智能将作为重要的文学创作者登场 “诗颂风雅,诗书里的郑州”分论坛 王士祥:想把郑州的历史文化讲给更多人听 “诗乐融合,赋能大众文化”分论坛 赵照:从诗词出发,为歌曲“穿上衣裳” “诗教育人,启迪少儿心智”分论坛 瞿章才:科技助力,老经典焕发新魅力 策划:陈 锋 统筹:邓红超 左丽慧 执行:胡田野 王河宁 杨 梅 苏 瑜 杨 伟 秦 华 李居正 杨泽雅 徐宗福 李新华 美编:王 艳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