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日前,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通报,零食企业良品铺子被举报的两款产品检测结果与配料表标称一致,举报人反映的问题不成立。对此,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将对两名职业打假人提起诉讼。 对企业来说,一次“假打”给企业信誉、品牌声誉带来的损失,不是一纸公告就能挽回的。良品铺子起身追责,是一场企业与职业打假人之间的正面交锋。面对不实投诉,关键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遏制其对企业声誉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舆情发酵迅速,通报、调查结果等流程往往很难追得上,是以,因为“怕摊上事”“怕舆情”而与所谓的“举报人”“打假人”私下交易,花钱消灾、忍气吞声的企业不在少数,久而久之便掉入了“假打”“真赔偿”的恶性循环。及时回应公众质疑,积极配合调查,将问题放到台面上讲,才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