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投资航空港,携手赢未来。民营企业是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11月20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行推介优质项目促进民间投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干货满满,诚意满满,邀请广大民间资本共享区域发展机遇。 26个项目,总投资347.9亿元 投资航空港,携手赢未来。11月20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行推介优质项目促进民间投资新闻发布会,发布推介26个总投资约347.9亿元的重点项目,诚意满满邀请民间资本共享区域发展机遇。 据介绍,民营企业已成为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郑州航空港区民营市场主体超7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比重达97%以上,创造了九成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就业岗位和研发投入,八成以上的税收收入,六成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 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魏学彬在主发布词中介绍说,目前,郑州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一期)、南洋优鲜境外生鲜冷链加工项目、国际交流中心等5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园、中原眼谷产业园、航空航天卫星制造产业园等10个项目已立项,其他项目正有序推进前期论证工作。“这些项目经过精心筛选、反复审核、严格把关,成熟度高、前期工作好、可操作性强,民间资本参与的时机比较成熟。” 据了解,当天发布的26个重点项目有着几大共性。一是符合政策导向,都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已纳入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将优先配置要素资源,保障项目实施。二是涵盖领域较广,涉及交通物流、产业园区、先进制造、商业配套、公共服务等5个领域。三是投资方式灵活,除了常见的股权投资,还有债权投资、参与建设、合作经营、特许经营等模式,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企业也可以组成联合体参与。四是投资规模适度,大、中、小兼备,适宜各类民间投资主体参与。 魏学彬表示,郑州航空港区将指导项目实施机构加强与潜在投资人的沟通,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同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更多民间资本“有得投”“投得好”“投得顺”“放心投”。 “郑州航空港区发展逢天时、得地利、聚人和,机遇叠加、前景广阔。我们热忱期待广大企业家朋友们做港区发展的‘最佳合伙人’,依托郑州航空港区综合优势,布局新产业新项目,开拓新领域新市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魏学彬说。 5大类26个优质项目,详情都在这儿 这26个项目都是啥?具体情况如何?郑州航空港区发展和统计局(重点项目办)局长肖国胜在发布会上进行了详细解答。 一是着眼于提升枢纽优势和资源配置效率,推出4个项目,总投资约69.50亿元,包括郑州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一期)、弘丰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一期)、南洋优鲜境外生鲜冷链加工、北部智慧物流港等项目。综合交通枢纽和“四港联动”是航空港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日益完善的仓储运输、商品交易、供应链结算等配套体系,必将为物流类项目增势赋能。 二是着眼于培育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推出7个项目,总投资约62.41亿元,包括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园、脑谷产业园、辅助生殖产业园、核医学产业园、生物产业园、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园、中原眼谷产业园。 三是着眼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推出4个项目,总投资约64.26亿元,包括兴航集成电路高可靠高密度封装项目、航空航天卫星制造产业园项目、国际超硬材料产业园项目、绿色低碳交直流双耦合超充站及全球运营平台研发制造项目。以上项目属于航空港区重点培育的产业范畴,也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基础好、上下游配套全,能为高可靠高密度封装项目、航空航天卫星制造产业园、超硬材料产业园的建设提供综合支撑。同时郑州航空港区的全国增量配电改革也为绿色低碳交直流双耦合超充站等新能源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着眼于完善高品质商业配套,推出7个项目,总投资约83.88亿元,包括为汽车城配套的翠湖之畔和兖州路两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北港片区的康平湖畔和荟聚新生活两个商业综合体项目,以及智荟商业街服务中心和上城公园智慧立体停车场项目,中原之窗配套综合体项目。从项目分布区域看,北港片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健全,消费群体稳定;中原之窗片区紧邻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随着客货运枢纽地位提升,加之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配套综合体项目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汽车城片区随着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入驻及发展壮大,企业员工将超10万人,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汽车城,但目前商业配套欠缺,将为落地项目提供巨大商机。 五是着眼于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推出4个项目,总投资约67.84亿元,包括园博生态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国际交流中心、鹤舞华庭高品质住宅、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等项目。前3个项目位于园博园片区和双鹤湖中央公园周边,是航空港区乃至郑州市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规划定位为高端产业和商业集聚区、高端人才集聚区、高端居住区,项目发展前景良好;垃圾分类体系建设项目是国家鼓励类项目,享有政策补贴支持,具有长期收益性。 734亩!首批推出10宗优质地块 此次发布会上,郑州航空港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辛建卉作了郑州航空港区优质土地资源推介,首批10宗优质地块面向社会资本进行招商。 10宗推介地块总面积734亩。按照规划用途统计,推介地块包含商服用地、新型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充分结合所在片区主导功能和当前发展需要,能适应各类社会资本项目需求。按照地块区位统计,涵盖中原医科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国际贸易会展区、北港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等4个当前全区重点发展的片区,树立了产业集聚发展的鲜明导向。按照供地时序统计,3宗土地已发布出让公告,3宗土地正在编制供地方案,4宗土地计划纳入近期供应计划,梯次分布,长短结合,满足企业不同需求。 其中,推介地块一为商服用地,位于双鹤湖鹤首核心区域,拟规划建设双鹤湖鹤首商业综合体,该地块紧邻双鹤湖中央公园,环境优美,周边高等院校、高端产业、高层次人才聚集,商业综合体项目较少,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推介地块二为加油加气站用地、推介地块三为综合能源站用地,分别紧邻华夏大道、孙武路两条主干道,车流量大,通达性强,周边同类站点稀少,市场前景极佳。 推介地块四、五、六位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其中推介地块四为商服用地,规划建设翠湖之畔商业商务综合体开发项目,位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核心位置,临近翠湖,风景宜人,周边分布有比亚迪新能源、惠科新型显示基地、富士康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预计2026年产业人口将达25万人,带来巨大的配套商业市场需求。推介地块五为商服用地,规划建设兖州路商业综合体项目,紧邻已经建成投产的比亚迪新能源一期,周边商业资源稀缺,消费潜力巨大,地块面积适中,项目建成后可快速产生收益。推介地块六为公用设施用地(供电用地),规划建设新型储能项目,着力打造与新能源汽车联动发展的新型储能产业园区。 推介地块七、八位于北港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其中推介地块七为商服用地,规划建设荟聚新生活商业综合体,位于郑州航空港区城市建设最成熟的区域,周边居住小区密集,人口密度大,存在巨大的商业市场需求。同时,紧邻地铁2号线,交通极为便利。推介地块八为仓储用地,规划建设北部智慧物流港项目,位于已建成投用的郑州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南侧,可与肉类口岸形成联动发展,交通便利,可快速通达郑民高速。 推介地块九、十位于国际贸易会展区,其中推介地块九拟规划建设高铁站西广场总部产业园,位于航空港高铁站西广场,交通优势突出,规划用途为新型工业用地,可以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未来产业研发、设计、中试、检验检测需求。推介地块十为仓储用地,规划建设高铁物流冷链产业园,周边分布有韵达、唯品会、苏宁、极兔等大型物流项目,可与高铁、会展进行高效衔接。 中原医科城多个层面推介创新项目 会上,围绕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等话题,中原医学科学城管委会主任秦新东回答了记者提问。 秦新东介绍,中原医学科学城是河南省“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的组成部分,起步区40.2平方公里。是全球首个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科学新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创新策源地、世界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 中原医学科学城积极探索符合产业园区发展规律的创新载体运营模式,谋划生物医药特色主题园区运营模式,本次推介的就是最先启动建设的六大特色主题园区。相较于传统生物医药园区,主要有以下创新之处—— 在园区谋划方面,相较传统“大而全”的生物医药园区,本次推介的六大产业园区定位“优而特、特而精”。项目按照“产业规划—空间规划—产品规划”三位一体进行整体谋划,围绕细分产业,聚焦客户需求,打造专业载体,构建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在产业规划方面,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重点研究方向,中原医科城共谋划十大特色园区,重点发展细胞与基因治疗、眼健康、精准医学、中医药、辅助生殖、脑机交互等领域。 在建设运营方面,目前已探索出联合创始人、股权合作、F+EPC+O等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撬动社会资本。融资方面,目前已形成政策金融工具+市场化融资组合模式,特色主题园区基建部分以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为主、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以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主,同时辅以市场化融资,解决项目融资问题。 国家重点枢纽工程建设,民间资本也有机会参与 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的美誉,处于全国交通网的中心位置,同时又是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中唯一的中部通道城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郑州航空港区如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民间资本是否有机会参与其中?11月20日,在以“投资航空港 携手赢未来”为主题的河南郑州航空港推介优质项目促进民间投资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郑州航空港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局副局长李政回答了记者提问。 李政特别提到,正在火热建设中的郑州国际陆港,是以“万列、千万吨”年开行能力为标准规划建设的国家级重点枢纽工程,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的重点工程。“明年5月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中东部最大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郑州国际陆港不仅要建成世界级国际铁路枢纽港,还要建成为中欧班列运贸产创新发展示范区、内陆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民间资本的参与和共同发展。”李政对于民间资本表示欢迎。 据介绍,郑州国际陆港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了26个功能分区,可承接班列集散、国际贸易、冷链运输等数百种产业形态共同发展。 本次发布会重点向民间资本推介两个功能区域。“一个是位于灵润路以北、疏港东路以西的‘一带一路’冷链物流基地功能区,占地900亩,用地性质为物流仓储用地,靠近国际陆港铁路东站,适合以食品和医药产业为主要下游需求的冷链产业落地发展;另一块位于灵润路以北、雁鸣大道以西的综合保税区,占地面积约1100亩,用地性质为物流仓储用地,靠近国际陆港铁路东站,属于综合保税区的范围,适合大宗商品跨境保税、加工、集结和仓储产业落地发展。” 汽车城内建设配套综合商业体 引入一辆车,崛起一座城。比亚迪工厂在郑州航空港区东南这片区域,以此为中心就是规划建设的汽车城所在地,总面积31.4平方公里。 围绕汽车城建设,先进制造办在加快推进城市各项配套工程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重点项目要向民间资本进行推介? 11月20日,在郑州航空港区举行的推介优质项目促进民间投资新闻发布会上,郑州航空港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宏亮回答了这些问题。 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围绕产业可持续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已完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单元划定,并启动首批5个单元共64.39平方公里的单元控规编制工作,《比亚迪周边服务配套提升实施方案》已于8月28日经区规委会第十四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 坚持要素先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比亚迪周边已建成道路淮海路、东海路、兖州路等11条(段)道路总里程约27公里,1座污水泵站,11.2公里再生水管道,2条临时排水明渠(约4.8公里),建成停车位约12000个,共计完成基础设施工程投资约25亿元。片区以项目为支点,根据企业诉求,按照项目实施的先后顺序及资金情况,在保证企业刚性需求的前提下,对片区拟建的竹贤南路、福广街、竹贤西街、兖州路东半幅、灵润路等比亚迪周边23项市政配套道路(天桥)分批分级建设实施,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的基础设施配套需求,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其中竹贤南路比亚迪专用物流通道东延至国际陆港段以及福广街已经建成通车,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片区承载能力全面增强。 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比亚迪周边商业配套。为尽快满足大量比亚迪产业工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生活需求,已建成或在建项目有百汇新天地、新能源产业园商业综合体、正商国际广场、维也纳酒店、万丰开元名庭酒店等大型酒店和商业综合体。 为加快汽车城建设,郑州航空港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智能网联平台、车规级半导体等产业链项目落地汽车城,给予企业落户、项目建设、厂房租赁、设备投资、搬迁补助、园区建设、研发投入、产能爬坡等全方位支持。 记者 刘凌智 文/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