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2024年郑州高新区“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暨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召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会现场发布了《郑州高新区关于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十条政策》。
“科技成果转化十条”发布 “科技成果转化十条”主要从高质量成果转化供给、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支持科技成果交易、促进技术服务机构发展、增强科技成果金融服务能力等五方面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政策提到,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高水平科研机构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科技成果,按照实际成交额的10%给予承接企业每年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参加全国科技类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项目落地转化的,给予项目单位最高100万元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十条”对“创新积分贷”产生的贷款损失给予最高30%的、最高100万元风险补偿;鼓励保险公司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设立“研发保”,对投保企业给予单户最高30万元;对保险公司科技保险等业务的赔付超过保费的部分,给予单家保险公司最高100万元风险补偿。
高新区“牵手”三所高校 为进一步加强郑州高新区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3所大学丰富的科教和人才资源,有效促进高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在“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暨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上,郑州高新区与这3所大学分别签订了《深化产学研合作协议》。 近年来,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充分发挥区内高校院所相对集聚的优势,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改革。郑州大学通过探索建立“顶层设计+组织机构设立+管理模式优化”的一体化工作体系,极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试点改革以来共签订成果转化合同128项,总金额2.25亿元;郑州轻工业大学积极构建“一中心、三站点、多载体”管理运营模式,在分配中扩大科研人员分成比例,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2023年转让科技成果164项,转化收益增长近5倍。截至目前,郑州高新区已建设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0家、概念验证中心8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近3年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近400亿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正在成为助推郑州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创新平台上线 昨日,郑州高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创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郑州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新突破。 该平台具备四项特点——多方式对接:通过成果路演、专利推介、供需洽谈、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多主体参与:科研院所、各类企业、中介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等共同参与;多领域覆盖:推介成果涵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培育等多个领域方向;多层次开展:围绕地方、区域、领域等科技需求,多层次多梯度开展活动。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方宝岭 汪梦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