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近日,央视报道了一批羽绒产业造假套路。在江苏南通、江西九江,一些羽绒制品厂商,用“飞丝”“手感绒”等廉价、保暖性能低的填充物代替羽绒,甚至还有配套的上游企业。 羽绒服的保暖程度主要受绒子含量、充绒量和蓬松度影响。绒子是一朵羽绒中最优质的部分,呈蒲公英小伞状,比较蓬松。而绒丝是朵绒上掉下来的单丝,呈一根一根的丝状,没有蓬松感,保暖能力差,这也是涉事企业用来滥竽充数的填充物。尽管我国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多部法规均明令禁止这种掺假、售假行为,但是,暴利足以驱使人以身试法。就在央视报道播出当晚,两地市监局均“连夜”检查,并于次日上午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相关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已采取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可查处的雷霆之势不能每每只在应对舆情时才出现,羽绒轻盈,但监管责任重若泰山。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