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聚焦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百花齐放 郑州网络文学“圈粉力”与日俱增
郑州四部网络文学佳作向你推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四部网络文学佳作向你推荐

麦苏 《我的黄河我的城》

入选2021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签约网站:连尚文学逐浪网

作品简介:小说选取了生活在中原大地上普通却具有代表性的邵氏一家为描写对象,通过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70年间发生的故事,书写了一段乡村到城镇、城镇到都市的时代变迁史。第一代邵中诚与妻子李秀珍响应国家“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从东北老家来到河南境内,找到了一份清理黄河泥沙的工作,由此展开了危险艰辛而又伟大的黄河治理工作。邵氏第二代兄妹三人历经国企变革、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充分展现了奋斗自强、实业兴邦的70后不屈不挠的精神。邵氏第三代将河南本土的曲艺、饮食、民俗文化等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联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富有东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力变革之路。邵氏第四代生长在富强民主的现代中国,他们面对的是更为艰巨的挑战,势必要走出一条前人不曾走过的新的社会主义富强之路。一个大家庭,是整个大中国的缩影。希望借由此书,讲好“黄河故事”,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麦苏

《陶三圆的春夏秋冬》

入选2022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签约网站:咪咕阅读

作品简介:《陶三圆的春夏秋冬》以河南嵩山脚下的一座平凡小村桃源村的7年之变为主题,描写了在中国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7年里,以村民侯二民、刘宝来、陶三圆为典型的三代人接力,让百年桃源村从被扶贫对象到脱贫典型,直至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最终实现全乡十八村联动模式,被誉为“中原第一村”的创业史。作为第三代接力人的陶三圆人如其名,身材圆润、做人圆滑、做事圆通。作为村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她的头脑灵活,做事不死板,喜欢挑战却也要经常面对失败,正是骨子里所拥有的一种锲而不舍的信念在支持,才在无数次打击之中,为桃源村找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从精到特的发展模式。

烟波江南

《无字之书》

中国作协2023年度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签约网站:晋江文学城

作品简介:《无字之书》选取了上街铝厂职工大院内的4户人家为原型,通过这4户人家在60年间的生活变迁,书写了一段从无到有、从贫穷到辉煌的时代变迁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大时代的发展轨迹。书中的王小波一家背靠国企而活,国企繁荣时家中富裕,国企衰落后家道中落,这一家的生活与整个大厂的命运息息相关,由小及大地体现了大厂的命运。另一户周少庭的选择与王家相反,曾有军旅经历的周少庭敏感地把握到了时代的脉搏,迅速走出舒适区,投身于商海,几度浮沉。侯千里与赵佳佳青梅竹马,无奈两家人在厂内工作时就不和,吵吵闹闹了一辈子,一边是琢磨着进城谋生赌一个命运的转折,另一边则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故事中人物的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但作为黄河儿女,不忘初心,坚持奋斗。4户人家经历着中国经济腾飞的40年,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有着典型的惠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具有极强的现实冲击力。

碳烤串烧

《中原归乡人》

入选2024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签约网站:七猫中文网

作品简介:《中原归乡人》以高泉村在20年间所经历的4次山村改革为故事主线,将一座存在于历史典故里的小村的变化,从村落之变、民心之变、时代之变全景式展现。

2014年,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许千程组织文化游学活动,带领城市孩子体验当地历史文化。尽管初次尝试失败,但他通过创作短剧和段子吸引粉丝,希望利用互联网经济促进村庄发展。同时,退伍军人郑渝的机械厂陷入困境,其子郑向东决定复兴家族企业。高泉村与移民村因土地问题关系紧张,但赵又红,移民村村长的女儿,通过直播尝试改善关系。三位年轻人的相遇,预示着高泉村新发展的起点。

经过不懈努力,高泉村开始发生变化。移民村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农家乐,郑向东的机械厂获得新订单,许千程的游学中心吸引众多游学团,赵又红成为知名网红,推广当地农产品。这些年轻人的共同目标是利用村庄的资源和优势,推动高泉村的全面发展。10年间,高泉村经历了显著转变,村民不仅经济上富裕,而且对未来充满希望。记者 苏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72525 2024-11-28 00:00:00 四 郑州四部网络文学佳作向你推荐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