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今日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6
高铁上乘客突发肩关节脱臼 郑州骨科医生不到一分钟复位
“飞鸽”、“凤凰”、二八大杠,还记得啥样不?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飞鸽”、“凤凰”、二八大杠,还记得啥样不?
来荥阳这家自行车博物馆免费看稀奇
孩子们对老自行车感到好奇
与二八大杠自行车合个影

您知道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是什么样的吗?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国产自行车是什么品牌?……昨日,记者走进位于荥阳市乔楼镇的河南自行车博物馆,感受自行车200多年的发展历程。

收购老自行车 结识新朋友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河南自行车博物馆外,该馆创始人仝国宾正准备外出收购老自行车,记者便与他一起前往。

途中,记者与仝国宾交谈得知,1993年他在郑州市黄河路上卖自行车,自此与自行车文化结下不解之缘。“我打造河南首家自行车博物馆是把它当做一种文化、一种传承来做的。”仝国宾说,建馆的初衷是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自行车发展史,推广自行车文化。

几经周折,仝国宾在一旧物售卖处见到一辆三四成新的飞鸽牌自行车,车上还落着灰尘。仝国宾通过脚蹬的旋转自由度、车刹的灵活性等,判断该辆老自行车有收藏价值。仝国宾说,车把的钢印“郑1966207”有着20世纪80年代的年代感。

推着老自行车返回途中,仝国宾路过一售卖老自行车的摊位时,一眼就相中一辆凤凰牌QF65型老自行车,摊主却不愿意220元卖给他。摊主叫王成华,已经修自行车48年了。“我把它看作一种文化的象征,不识货的,我不会卖给他的。”王成华说,他家里还保存着几十辆有年代感的老自行车。

听闻此言,仝国宾兴奋地说:“如果您不想卖,可以仅用于展览,到期后,您可以收回。我们双方可以签个合同。”王成华高兴地说:“你们在哪儿?我有空了去看看。”两人相互留了联系方式。

下午2时许,在淮河路一小区,仝国宾又收购了一辆合肥生产的七成新的永久牌老自行车。

从木质到钢管 从“洋车”到健身工具

下午3时许,记者走进河南自行车博物馆,这里展览着70多辆现代意义上的自行车,包括飞鸽、东方、红旗、永久、凤凰、金鹿等品牌。

仝国宾说,该馆的镇馆之宝是天津飞鸽自行车厂捐赠的一辆用纯银手工打造的龙头、龙身、鱼鳞纹的二六自行车,车架接头是用纯银灌出来的。

仝国宾说,自行车从发明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1790年,法国人伯爵西夫拉克用了一根木质横梁,把两个木轮前后组合到一起,人坐在横梁上,用双脚做动力,蹬着地向前滑行。虽然这种发明,没有链条,没有刹车,甚至连脚蹬都没有,它却是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

此后近百年时间,西方人先后发明了自行车踏板、链条、中轴、滚珠轴承、橡胶轮胎等,并用空心钢管代替了木棍,自行车完成了从改进到工业化生产的全过程。

“让人深感遗憾的是,在西方已经完成了自行车工业化时,我们国家不但不会生产自行车,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自行车是什么都不知道,也没见过。”仝国宾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皇宫里骑自行车,轰动了整个京城,成了名副其实的“西洋景”。很长一段时间,国人称呼自行车为“洋车”。

1950年,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自行车品牌“和平”(飞鸽牌前身)在天津诞生。改革开放后,国家各项建设飞速发展,自行车生产厂家遍地开花,真正回归其交通工具的本来属性。本世纪近20年来,随着人们以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为代步工具,自行车逐渐成为健身工具。

老自行车承载记忆

自行车承载着人们的记忆。

“当我看到永久自行车时,就想起了父亲。”游客朱先生说,20世纪80年代,他腿上长了牛皮癣,父亲就骑自行车驮着他到几十公里外看病,“来来回回几趟,自行车见证了父爱。”

在记者即将离开河南自行车博物馆时,见到游客顾先生领着10岁左右的儿女,在一辆自行车前“演”起他儿时的经历——

自行车后座上放着一个中型白色木箱,上面用红色字体写着“冰糕”二字。“小贩”吆喝了一声:“卖冰糕了。”两名孩童拿着钱跑过去,递给他。“小贩”收好钱,半打开冰糕箱门,象征性地取出“冰糕”递给孩童,两名孩童高兴地“吃”起来。

顾先生说,看到老自行车就想起小时候常有的一种生活场景,自己想通过这种形式告诉孩子,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地珍惜。

记者 姚辉常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73432 2024-12-04 00:00:00 三 “飞鸽”、“凤凰”、二八大杠,还记得啥样不?KeywordPh来荥阳这家自行车博物馆免费看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