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10版:时事聚焦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一张小小的病床,可能只是大医院的“千分之一”,却会是住院患者的“百分之百”。 着眼患者“一床难求”之忧,我国多地医院探索试行“共享病床”——打通各科室,医院哪里有病床,患者就住在哪里,让全院床位成为流动的共享资源,减少患者入院等待时间。 “共享病床”怎么“共享”? 在中日友好医院,前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李女士,从预约挂号开始,不到一周就办理了入院手续。几年前她看同样的病,床位排了1个多月。住院更快,是因为李女士没有在胸外科病房“干等”,而是住进了住院部其他科室的病房。 医院医务处负责人介绍,医院内科和外科各为独立组,组内楼层相近的科室可以共享床位。以胸外科为例,现有47张床位,有了“共享病床”,收治能力相当于近70张床位,增长约50%。 没增加病床、没增加医护人员,从共享里“多”出的收治床位,可以让患者尽早住院。 “共享病床”是否就是“床位调配”? 最大程度“盘活”有限的床位,不少试点医院成立专门的管理中心统筹患者收治,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跨科调配病床。 为简化患者办理入院、出院手续,减少院内奔波,有的医院还大力推行床旁自助结算工作。患者无需再到服务大厅窗口排队等候,床位闲置的时长也进一步缩短。 “这是一项‘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工程,体现了医院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说。 如何确保疗效“不打折”? 为方便跨科住院病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从查房、查体到写病历、开医嘱,均由首诊医生负责到底。 专家介绍,“共享病床”要确保医疗质量不打折扣,“医生跟着患者走”是关键。患者调配到其他科室的病床,负责治疗的仍是原科室医生。护士经过针对性培训,也能够胜任护理任务,并朝着全科护理的方向发展。 部分医院还成立了紧急医疗救护快速反应小组,“共享病床”一旦出现危急重症病人,能确保及时、规范进行急救治疗。 据新华社电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