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国际公路运输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成为连接各国经贸往来的重要纽带。 郑州航空港区自2023年以来,持续推动国际公路运输的发展。在2023年2月20日,我国第一台持中国证的TIR货车从郑州航空港区出发,经过内蒙古满洲里口岸,成功抵达俄罗斯莫斯科,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国际公路运输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24年1~11月,郑州航空港区已经集聚省内外16家TIR持证企业,国际公路运输车辆492辆次、货运量5872.4吨、货值7.4亿元,较2023年全年分别增长2.4倍、1.8倍、4.2倍。其中TIR运输298辆次,同比增长2倍。累计开通郑州直达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老挝、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8个国家的17条运输线路,为华为、宇通、中国重汽等1000余家进出口企业提供了安全稳定便捷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河南省发展国际公路运输优势 ●政策优势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重大战略。 ●枢纽优势 河南地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位置,拥有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全国第一个“米”字形高铁网络以及通达全省全部县市高速路网。航空港区充分发挥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港联动综合枢纽优势,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 ●产业优势 河南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壮大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串珠成链、聚链成群,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7万亿元。 ●开放优势 “陆上、空中、网上、海上”四路协同推进,口岸、平台、制度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河南本地企业率先在深圳、成都、沈阳等地开展国际公路直达运输业务,相继带动了全国30余个城市近60家企业开展此类业务。 河南省国际公路运输事业发展时间轴 2023年 郑州至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开通 2月20日,两辆满载微波炉与热水器的TIR运输车辆,在郑州海关的监管之下,自新郑综合保税区口岸作业区顺利启运。车辆从内蒙古满洲里公路口岸出境,运输全线9800公里,历时8天最终抵达俄罗斯莫斯科。 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首票TIR出口货物启运,标志着河南省正式开启通往欧洲的国际公路运输模式,相比较传统的航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弥补了成本高或周期长的短板,真正意义上实现“门对门”运输。河南省也在便利化通关和国际道路便利化运输领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TIR运输车辆从莫斯科返回至郑州 3月27日上午,一辆装载着21.6吨合金铝板的TIR运输车辆,从俄罗斯莫斯科返回至郑州航空港区,我国首次通过TIR方式完成跨境公路运输“折返跑”。 这是自2月20日郑州至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正式开通以来,首辆从俄罗斯返程的豫A牌照货车。这也是中国牌照货车首次通过TIR模式完成货物进口,我国首次实现TIR跨境公路运输双向联通。 郑州至塔什干TIR国际公路 运输线路正式开通 11月29日,一辆悬挂豫A牌照,满载固态硬盘、路由器等货物的TIR国际运输专用车辆,驶出新郑综合保税区前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标志着河南至中亚地区的首条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成功运行。 该车订单来自深圳,共重约10吨,途经新疆伊尔克什坦口岸离境,过境吉尔吉斯斯坦,历经8天时间,最终抵达塔什干。这意味着郑州至塔什干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正式开通,也是继2023年2月郑州至莫斯科TIR线路开通以来,我省第二条国际跨境公路运输线路。 2024年 “郑州—万象”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正式开通 1月9日,郑州—万象跨境公路货运线路开通仪式在新郑综合保税区举行,这是继郑州至莫斯科、郑州至塔什干之后,开通的第三条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同时首次实现了郑州至东南亚地区公路运输零的突破。 当天上午,6辆运载办公用品的货车自新郑综合保税区驶出,该车队经云南磨憨—老挝磨丁后,到达老挝万象,全程3350公里,境内段2600公里,境外段750公里,大概6天能够到达目的地,这也标志着“郑州—万象”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正式开通。 “郑州—塔什干”TIR大件运输业务在郑州发车 3月11日,两辆装载空压机、烘干机等设备的TIR车辆,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发车,开启了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旅程。这是国内首票以运输大件货物为主的TIR运输业务,标志着我国TIR运输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 首例TIR肉类跨境运输成功开展 3月28日,我省TIR国际公路运输有了新突破,一辆装载1440件共20.95吨鸡爪的豫A牌照冷链车,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发,经过9天抵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 据了解,之前从俄罗斯进口冷冻肉类走的是海运,或者是由国外车辆运输至阿拉山口口岸,再由国内车辆转运到目的地,不仅运输距离远,通关效率慢,而且存在运输费用高等弊端。这次选择TIR国际公路运输的模式,是政策性突破后他们选择的一次尝试。 郑州—巴库TIR线路开通 5月,郑州—巴库(阿塞拜疆)TIR线路开通。 首单TIR鲜切花业务启运 7月8日,一辆TIR运输车辆运载23个品种、13.3万支、货重8.9吨、货值37.2万元的鲜切花驶离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 鲜切花对运输环境、运输时效有着极高要求,以前都是采用“打飞的”的形式空运至俄罗斯,首次用TIR运输车辆出口鲜切花,全程温度控制在2℃至6℃,确保送到时鲜花依然娇嫩艳丽。 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 7月3日,哈萨克斯坦库雷克港,一辆辆车身印有“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的中国牌照TIR运输车辆在此集结,共同参加了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 其中,来自河南的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河南全程物流有限公司5辆运输车参与其中,它们满载我国生产的拖拉机、耐火材料、科技产品等货物,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跨越里海,通过公路、海运联运,目的地为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 7月15日,郑州航空港区本土企业——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收到了交通运输部的感谢信,感谢信中对郑州弘依提供了有力保障表示衷心感谢,并期望其在今后中欧物流通道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首票TIR重卡运输启运 9月12日,两台供半挂车使用的中国重汽公路牵引车,共同搭乘一辆TIR平板货车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出发,赶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是TIR全国首票重卡运输业务,为国内重型车出口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揭牌 9月20日,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在河南郑州航空港区正式揭牌,成为全国第三个、内陆地区首个由IRU(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 “郑州—阿拉木图”TIR运输线路开通 9月23日,载着15.7吨日用百货的TIR车辆缓缓驶出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发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标志着“郑州—阿拉木图”TIR运输线路正式开通,同时这也是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揭牌运营后新开通的第一条国际公路运输线路。 航空港区亮相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国际研讨会 9月26日,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郑州航空港区受邀参会并围绕“支持通道建设、培育市场主体”主题发言。同时,在“中欧公路直达快运企业合作促进机制”签约仪式中,作为唯一一个政府机构,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上台签约了相关合作机制。 郑州—明斯克TIR线路开通 11月,郑州—明斯克(白俄罗斯)TIR线路开通。 TIR国际公路运输之全国六个“首” ●“中国证中国车”首发出境 郑州牌照TIR运输车辆从郑州航空港区出发,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实现“中国证中国车”首发出境。 ●双向联通和常态化运营首次实现 郑州牌照TIR货车由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抵达郑州航空港区,标志着TIR国际公路运输首次实现双向联通和常态化运营。 ●大件运输首单启运 全国首辆运输大件货物的TIR车辆,装载“中国造”大件螺旋式压缩机,从郑州航空港区出发,前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冷链运输首车进口 运载1440件共20.95吨鸡爪的TIR车辆,从俄罗斯圣彼得堡运达郑州航空港区,完成中部地区TIR冷链运输首车进口业务。 ●鲜切花中国首单出境 运载23个品种、13.3万枝鲜切花的TIR车辆,自郑州航空港区出发前往俄罗斯。这是我省首单TIR冷链出口业务,也是全国首票TIR承运鲜切花业务。 ●TIR全国首票重卡出境 两台供半挂车使用的中国重汽公路牵引车,共同搭乘一辆TIR平板货车从郑州航空港区出发,前往俄罗斯莫斯科。这是TIR全国首票重卡运输业务,为国内重型车出口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TIR国际公路运输之全国六个“最” ●开展业务最早 紧抓机遇乘势而上,高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自2023年3月率先实现TIR“中国证中国车”双向贯通。 ●业务规模最大 国际公路直达运输发车量位居全国第一。 ●开辟线路最多 一年来已累计开通郑州直达俄罗斯、老挝、阿塞拜疆等8个国家的17条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形成“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国际公路运输网络。 ●辐射范围最广 开展业务以来,相继服务全国23个省、市近1000家企业。 ●业务种类最全 冷链车、笼车等十几种特殊车型,运输货物涵盖肉类、机械类、电子产品等2000多种商品。 ●应用国际规则最全 除了TIR,还相继实现了GMS、SCO和中俄、中老等双多边协议框架下的物流贯通。 记者 刘凌智 文/图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