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坚持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监管与服务并重。近日,经开区应急管理局积极推行“服务型执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法治化水平。
加强服务意识,促进企业发展。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主动改进执法模式,将指导帮扶与日常监管、执法有机整合,执法和检查工作合并进行,让企业更专注于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和经营,为生产建设加速助力;指派专人负责问题汇总上报,对企业的诉求进行梳理汇总,建台账、拿措施,持续跟踪,明确整改时限,逐一对账销号,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体现执法有温度。着重强化服务意识,坚决避免执法简单化、“一刀切”。根据全区企业安全风险实际和企业的申请,以“专家会诊”的形式进行专项、现场指导,帮助企业防范潜在安全风险,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切实整改建议,坚决守牢安全风险防范处置基本盘,有效帮助项目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深化隐患排查,执法管理“有精度”。推行先普法后执法、“互联网+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实施安全生产领域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推出柔性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实施“轻微免罚”“首违不罚”“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推进全区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始终把查隐患、遏事故、保安全作为出发点,坚持风险管控前移,建立健全“帮扶指导、企业整改、验收销号”的隐患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事故隐患减存量、防增量。 记者 鲁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