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涛 通讯员 李绍光 付一茗)连日来,在新密市苟堂镇岐伯山,一队队护林员严加巡查,时刻严防冬火的袭扰。目前,新密市创新运用“林长+”机制,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市域森林覆盖率达43.96%,在全省市(县)中位居前列。
今年以来,新密市大力进行林业建设体制改革,不断探索管理新路子,创新实施“林长+”工作机制,运用“三单一函”方法,拓展国土绿化空间,打造坚固的森林资源管护网。
通过分级设立林长、建立组织架构、明晰工作职责、加大宣传力度等,健全“林长+”机制。新密市印发总林长令、林长制工作要点等文件,结合实际适时调整市级林长责任区域,做好巡林记录及对接事项。今年以来,新密市各级林长已开展巡林5123次,下发风险督查函7份,有效解决了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问题。
今年以来,新密市实行“林长+公安局长”新举措,实时召开“林长+检察长”联系会议,使林长职能更给力、林业管理更精准。该市三级林长663名、护林员319名、林警335名,林业包乡技术员18名的相关信息融入新密市网格化平台内,系统搭建“林长+网格长”框架,实现林地分级管理全覆盖。
由于历史原因,新密市的废弃石坑和煤矿沉陷区较多,这些是绿化的焦点难点,也是林业建设的重点。“林长+修复”成为该市的一大特色。今年以来,该市林业局牵头实施了北横岭困难地补栽、白寨镇石料坑造林、伏羲山古长城绿化和米村镇下沉区植绿等十大工程,增加了绿化面积,扩大了经济林,让农民致富有了新途径;加强沉降村道两旁造林,新栽树木5万余株,形成了10条别具特色的公路风景带;利用旧矿坑建设森林运动公园和古树名木保护区,为生态修复增添艺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