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随着郑州地铁6号线的全线开通运营,一大批好吃、好玩的地方被大家重新发掘出来,而在6号线西端的终点站——贾峪站附近,就藏着一家超有趣的博物馆,这就是木华苑民居博物馆。它以窑洞电影+江南民居两大主题,打造了以窑洞为背景,有老电影、古民居、古家具,并融入家风文化、技艺传承、琴棋书画诗书花茶等人文互动项目,营造一个体验式电影、家居文化体系。在这里,游客可穿越时空,去聆听前人的故事,阅读曾经的辉煌,分享传统文化的璀璨…… 窑洞光影 再现时代魅力 12月17日,记者来到贾峪镇战备路1号,见到了郑州木华苑民居博物馆。 “战备”二字,似乎已经嗅到了岁月的气息。木华苑民居博物馆创始人郭桦女士介绍,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面对外来战争威胁,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备战活动。按照“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部署,河南省电影公司文化战备仓库群在绵延沟壑中神秘地安营扎寨。 “保护电影文化资源,服务电影事业发展”,存放电影胶片和放映设备的窑洞纵深达40米。透过一孔展示电影史料的窑洞仓库,记者被满眼的电影胶片拷贝震撼了,这只是冰山一角,曾经有上万册经典图书和近万套电影胶片拷贝的存储规模,为我国唯一以窑洞空间存放文化物资的备战仓库群,也是中国三大电影胶片基地之一。 窑洞仓库分内、外两部分。外部可隔离温度,通风藏在顶部的暗道,洞内典雅的画案上面摆放着《白毛女》《鸡毛信》《上甘岭》等颇有年代感的小人书。 洞壁上挂着不同年代的电影海报,《地雷战》《地道战》《永不消失的电波》等,泛着暗黄,灯光映衬下更显魅力。在《智取威虎山》画前,72岁的刘素芬女士与同游者有模有样地对起台词来,引得游客们鼓起掌来。窑洞电影厅里,循环放映着数字化的老电影。 榫卯结构 再现江南艺术 穿过一小片竹林,就进入了古民居区域,民居、祠堂、戏楼在冬日阳光里,与围合着的北方窑洞遥相辉映,呈现出北方窑洞和江南传统民居融合,所带来的精雕细琢与粗犷大气的巨大视觉冲突。 “这些都是于异地拆卸复原的。”郭桦说,之所以能够异地拆卸复原,是因为这些建筑采用的传统榫卯结构,不用钉子不用胶,皆是从江西原址落架编号拆卸后,按原状组装于此。重情知礼、天人合一的理念,巧妙地通过起伏、错落、虚实、借景等手法,渗透在传统建筑空间中。 在这里,《三国演义》等著作、古诗句在这里均有体现。展厅廊道居中的高浮雕刻画出张飞和赵云救了阿斗和甘夫人的故事场景,表情丰富,形象生动。在一扇门上,刻着“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情”的场景,一幅离别的画面在匠人的雕刻刀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枫桥夜泊》抒发诗人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更是表现得恰到好处,豌豆大的面部竟刻得栩栩如生,表现了雕刻者高超的造型功底。 古时的书房是什么样子?在博物馆里,不但有屏风、桌、椅、柜、橱、几、案、衣帽架、灯烛、文房等,还包括小床供读书人小憩。在这里有一金丝楠木架子床,据考证,它是一官员为避免阅卷太晚影响家眷休息而特制放在书房临时休息之物。 非遗传承 再现中华技艺 明代戏楼,简约、大气,目前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供游客娱乐互动的公共文化平台。 石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技巧,展现能工巧匠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博物馆收藏的碑刻、石雕存放在展厅周边和后院两个区域,专设的拓印区,供参观者观摩学习。 郭桦是木华苑居民博物馆的创办人,也是榫卯结构的非遗传承人。木工坊是博物馆里供游客非遗体验的互动区和研学课堂,记者遇到正在进行榫卯结构的研学课,老师用10多根树枝、两根绳子和少量杂草,仅用5分钟就做好了榫卯结构的鸟巢。按照老师的步骤,大部分学生用了半个小时完成搭接拼装。 “发掘、保护、传承、弘扬是木华苑民居博物馆为之倾心在做的事业,也期盼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洪流中。”郭桦欢迎游客来到木华苑居民博物馆参观、交流,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加入到传承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行列…… 记者 姚辉常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