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记者通过一个多月在郑州走访发现,药物包装袋、储片袋、资料袋等,开始换成带有环保标志的“生物降解”塑料袋,有的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和医院开始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纸制品来代替传统塑料制品,不可否认的是,降解塑料袋在河南禁用一年来,替换为可降解塑料袋的是少数,由于监管不严,多数商家仍在观望。 2025年1月1日,《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简称“禁限塑”)实施已经一年了,一年来,“禁限塑”的出台,给河南带来了哪些改变?从产业链到销售端,“禁限塑”有哪些难点和堵点? 对此,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工、高分子材料专家、河南塑料协会降解专委会秘书长、河南省降解塑料产业链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刘东亮指出:“2024年1月1日起,‘禁限塑’在河南正式施行,一年来,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市面上的全降解垃圾袋鱼龙混杂,总体上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我行我塑”依然是主流 近日,记者在郑州市陇海路上一家大型超市里看到,原来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已下架。“商超、市场里生鲜类的包装材料、连卷袋、购物袋月底前全部更换。”一名销售人员介绍,超市已上架部分可降解塑料袋。 在郑州多个商场,记者注意到,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餐饮企业已将打包袋部分或全部替换为纸袋。二七区航海路一家小超市负责人介绍:“相比较而言,可降解塑料袋成本稍微高一点,还是用原来的塑料袋比较划算一些。” 记者在金水区一大型菜市场看到,这里提供的购物袋以不可降解的传统塑料袋为主,可降解塑料袋只用于打包部分即食食品。由于“禁限塑”对超市内用于分包装的连卷袋并未有要求,且超市都是免费提供,不少顾客大量使用这种小塑料袋打包商品,消耗巨大。 在餐饮打包外卖服务方面,记者发现,各平台均有“无需餐具”选项,有的店铺有餐盒选择,环保餐盒需额外收费,但对于外包装袋目前没有规定。记者调查发现,一部分店铺开始使用无纺布袋、纸袋等作为外包装,但大多数店铺依然在使用传统塑料袋。 记者经过走访了解到,不同的消费场所,大家对使用“降解塑料袋”接受程度也不一样。 在大型超市,消费者不在乎花3毛钱买购物袋,在二七区华中路一家超市里,销售人员说:“3毛、2毛的塑料袋开销在‘财大气粗’的消费者面前,只是毛毛雨。” 2024年11月27日,记者在花园路一家超市的收银台前看到,每个收银台下都挂着厚厚的大中小号塑料袋。时值中午,前来购物的市民并不多,可就在记者观察的十几分钟内,除了购买商品较少的消费者不需要塑料袋,近百位消费者中仅有两位顾客使用自己带的环保袋装纳商品,其余的顾客均选择有偿购买超市提供的塑料袋。 市民陈女士就在花园路上班,趁着午休购买了一些海鲜、水果和饮料,“要一个大号塑料袋。”陈女士一边将商品放到收银台,一边对收银员说。其实,陈女士家里已经有很多个超市的购物袋,可是她没有养成出门带购物袋的习惯,加之一个大号塑料袋才3毛钱,“上百块的东西都买了,还差3毛钱?” 菜市场、肉商坦言每年花上千元买塑料袋。据了解,这种花钱买塑料袋的情况只发生在大型超市,一些小区旁的小型超市,或是杂货店多属于免费提供塑料袋,尤其是菜市场,更是塑料袋的重灾区。 4根黄瓜、6个西红柿、一把韭菜,收银员扫码后,麻利地将3个装着蔬菜的塑料袋,统一装进一个大塑料袋递给顾客,瞬间4个塑料袋用出去了。2024年11月28日,记者在郑州汝河小区菜市场看到,市民买菜还是习惯用塑料袋。一家蔬菜摊的摊主说,他们每天要用三四百个塑料袋。另一家卖活鱼的摊主也表示,塑料袋消耗很大,很多人担心袋子漏水,还会要求再套两层。 在长江路高寨蔬菜批发市场里的一家肉铺前,商家介绍,每年用于购买塑料袋的花销达上千元。对方坦言,很久以前他卖肉都是用报纸包起来,后来就购买普通的塑料袋,成本比较低,如今按照规定购买的都是高质量的塑料袋。遇到挑剔的顾客,害怕肉油弄脏衣服,买一斤肉得要走两个甚至三个塑料袋,有些顾客就算拎着环保袋,还是要求提供塑料袋,然后再装进环保袋里。一年下来粗略一算,仅塑料袋的开销就达1000多元。
“限塑令”频出,缘何难落地? 2024年是“限塑令”落地的第16个年头。为了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2007年12月31日,我国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并于2008年6月1日施行,这是我国最早以文件形式颁发的“限塑令”。该令规定,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此“限塑新政”改变了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 针对塑料难禁也难回收的问题,国内相关部门为新的限塑行动指明了方向。 半年后,在《意见》基础上,2020年7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用品。 2024年1月1日,《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正式实施。 2024年9月27日,海南省通过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的决定》,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从2008年6月1日到2024年12月1日,“限塑令”已走过16年。然而调查发现,“限塑令”自实施以来在很多地方几乎成为一纸空文。缘何“限塑令”难行? 刘东亮指出:“商家免费提供,用户使用随意。对于价格敏感的场合,如小饭店、小超市、小夜市、小摊贩、小农贸市场等‘五小’场合,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依然大量存在。” “‘限塑令’难行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塑料购物袋方便、实用、廉价,其使用性能与现代快捷生活方式吻合,已完全被社会接受。替代产品开发缺位,要么价格高,没有竞争优势;要么实用性不强,与需求还有差距。环保宣传普及没有做到位,没有深入人心,没有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作为从事塑料产品20多年的企业家,郑州全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保亚认为,“其二是监管主体责任不清,‘限塑令’虽然规定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但是没有明确这一政策的实施由哪个政府职能部门牵头负责。” 刘东亮强调:“多年的限塑历程表明,禁限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减少‘白色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早期‘限塑令’基于‘谁使用谁买单’的原则,这种从需求端发力以求达到‘限’的目的,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实践看,大多数消费者似乎并不在乎为使用方便的塑料袋多花两三毛钱;部分商家为了揽客,也愿意为消费者‘免费’提供;一些监管部门也不重视、走过场,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事实上,只有让所有相关者都主动起来,变‘要我限’为‘我要限’,限塑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可降解塑料成新“风口” “禁塑令”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消费市场,也改变了像全新塑胶制品这样的传统塑料生产商。可降解塑料行业成为新“风口”,而生产链上的企业也站在了新的赛道上。 为此,记者走进朱保亚的办公室,看到各种各样的生物降解塑料袋。朱保亚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禁塑’已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但是‘禁塑’的目的不止于‘禁’”。 据了解,从2019年以来,郑州全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目前受到传统塑料的冲击,虽然在研发和生产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缺乏政府扶持,没有达到预期,特别是在推广销售领域,受传统塑料和光氧降解(假生物降解)的冲击,收效甚微,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朱保亚说:“我很乐观地认为,只要加强市场引导、政策监管,未来生物降解塑料的普及率就会进一步提高。” “各项措施的落地,需要社会各界大力配合和支持。”刘东亮谈了自己的三点看法: 首先,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让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成为一种消费习惯。 其次,做好替代产品科研开发与生产。塑料袋经济、廉价、实用,如果没有替代产品,落实“限塑令”就无从谈起。目前河南降解塑料上中下游产业链骨干企业建设已基本完成,可以满足“禁限塑”后的市场需求,如用量最大的生物降解塑料袋价格,由原来不可降解塑料的2~3倍大幅降到1.3倍左右,与普通塑料袋价格已很接近。 最后,落实“限塑令”主体责任。“限塑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要明确“限塑令”的主要责任部门,这样才能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主要责任部门牵头,将相关职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职能部门。政府督察和主要责任部门共同考核相关的职能部门。 记者 樊无敌/文 徐宗福/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