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练散打拿过冠军,表演硬气功现在纪录还在,负责亚细亚安保还吓退过小偷……”他们是郑州市最早的一批散打运动员,他们的情缘由训练场延伸到生活中,从最初的“师兄妹”到如今的“夫妻档”,30多年的岁月记录下二七区齐礼阎村一对“功夫达人”的非凡人生。 他们是郑州最早的散打运动员 1月21日上午,淮河路滨河公园里,52岁的阎春枝和几名村民伴随着乐声练习着太极拳套路,不远的小径上丈夫张灵志安静地等待着“师妹”练完回家,这对夫妻档的默契已经由训练场延伸至生活当中。 “最早练梅花拳,128个大架,打下来一分多钟,一般人的体能练不了。后来练大洪拳、小洪拳,都是少林拳的变种,来郑州后转练了散打。”张灵志老家在开封兰考,他10岁习武,4年后来到郑州黄河武馆练习散打,1989年代表武馆参加郑州市体育局举办的散打排名赛,3年之间多次夺得冠军,是郑州市第一批专业散打运动员。 1990年河南省公安厅招聘经济民警,张灵志进入郑州卷烟厂并在此后两年代表厂子连夺经济民警散打比赛第一名。随后,他把握住武校迅猛发展的时机,辞职来到少林寺从事教培工作,同时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还在亚细亚商场最红火的时候负责商场的安保工作。 “郑州的五彩开业我是总教官、北京千村开业我是保卫处长,昆明和广州的商场开业我是安保第一责任人。”张灵志讲述自己经历的郑州“商战”故事,当时的亚细亚商场享誉国内外,不但引来了巨量客流,也招来了不安分的小偷,他作为商场最年轻的保卫处长,不但要随时调度安保人员,还亲自上阵表演。 3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传播少林功夫 阎春枝是土生土长的齐礼阎人,她因体弱多病而与武术结缘,初中毕业后由练习武术套路转向注重实战的散打项目,并在1990年的郑州市武术散打排名争霸赛中获得第五名的成绩,也是在训练和参加散打比赛的过程中与张灵志相识、相知、相爱。 “他比我厉害,散打经常第一名,是郑州市首届散打比赛60公斤以上级冠军,首届少林武术节还拿了气功冠军,当时的‘三枪刺喉’现在还是纪录。”阎春枝说,张灵志是自己崇拜的赛场偶像,“师兄妹”的感情延续至生活当中,两人的结合更是刮起一股“武林风”。 1992年至2009年,阎春枝在村中幼儿园从事幼师工作。2010年,夫妻二人创办的武术学校开张,她根据学员特点制定学习和训练规划,文武双修保证了品德和身体素质的培养。2014年,齐礼阎村拆迁安置后,她在村中开办幼儿园并将武术列为园区特色。 阎春枝和丈夫全心全意弘扬中华武术,3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传播少林功夫,长期关心学生们的成长,倾力为学生们排忧解难、为社会奉献爱心,给邻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养生强体促进社区和谐健康 春节将至,阎春枝开始念叨年货如何准备,大儿子何时从上海回来、小儿子假期的学习和武术训练该怎么安排,她说两个儿子均是3岁开始习武,虽然天各一方,却时不时地交流学习和练武心得。 “齐礼阎村练武的孩子,都是跟着我们学的,现在好多都研究生毕业了,他们的孩子也有练武的。”她说,自己作为一名党员,近两年积极参与村中事务,但对功夫的热爱从未消减,除了指点村中孩童练习少林功夫,她还带领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八段锦,养生强体促进社区的和谐健康。 数十年携手并行,夫妻二人在武术培训和幼儿教育事业中已是桃李满天下,“爱管闲事”的阎春枝还会在面对危难时挺身而出、助人为乐,张灵志则在少林寺默默从事管培工作,将传播传统功夫当作一种责任。 记者 汪永森 刘德华/文 白韬/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