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脉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芳香传递出美好与希望
铁水泼天星河落 非遗的中式浪漫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铁水泼天星河落 非遗的中式浪漫

夜幕降临,巩义偃月古城广场灯火通明、人潮涌动。随着一声清脆有力的击打声,1600℃的炽热铁水冲天而起,刹那间,万千火花如漫天星河,倾泻而下,将现场的年味儿拉满。观众中爆发出阵阵惊叹声与掌声,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捕捉这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这场震撼人心的表演,正是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铁水打花”。

“打铁花要做到‘快、准、狠’,铁水温度必须保持在1600℃以上,泼洒角度和击打力度都不能有丝毫差池。”“王家铁水打花”团队负责人王桂军介绍道,从腊月二十五开始,他的团队就在偃月古城持续演出,每晚两场,场场爆满。不仅如此,春节期间,团队还奔赴徐州窑湾古镇、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景点,为各地游客带去了一场场漫天花火、喜庆祥和的非遗浪漫。

“王家铁水打花”起源于清朝中期,当时王家祖辈以铸锅补锅为生。偶然发现,将铁水抛向空中猛击后会绽放出璀璨火花,极具观赏性。此后,王家便将打铁花也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王桂军从小耳濡目染,1988年从艺校毕业后,他决心将祖辈传承的技艺带上专业舞台,组建了“王家铁水打花”团队,让传统技艺从家庭作坊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王桂军团队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如今的30多人。他们的演出遍布全国,成为众多景区夜游活动的“标配项目”。

然而,打铁花表演充满挑战性,铁水温度高、操作风险大,许多年轻人因此望而却步。“的确有风险,但只要胆大心细、严格训练,就能确保安全。”王桂军说。

技艺的传承绝非易事,学徒们从零基础到能够独立上台表演,需要经过数月训练和数百场实战的打磨。“高温铁水不容半点马虎,泼洒角度稍有误差就可能伤及观众。”因此,每次演出前,团队成员都要反复检查炉温、工具和防护设施,确保万无一失。

除了表演者的精湛技艺,打铁花所需的原料也同样关键。每一个道具的设计和配方,王桂军都经过反复尝试和调整。“就拿原材料铁来说,起初我们用的是废旧的暖气片、铁栏杆等,为了呈现更完美的效果,十几年间我跑了不少炼铁厂,试验了几十种生铁配方,最终选定白铁作为原料。如今打出的铁花不仅更密集、更持久,而且亮度更高、色彩更艳。”

在传承的道路上,王桂军团队还将传统打铁花技艺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创新性地加入了“风火轮”“流星雨”等现代表演形式,让古老的打铁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火花形态,而是呈现出更多的动感与变化。

2021年,“王家铁水打花”入选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桂军并未满足于此,他着手拍摄技艺纪录片、建设专属网站、开设公益培训班,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这项技艺。王桂军28岁的儿子也成为第六代传承人,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承担起团队的部分工作。如今的王家铁水打花,在不断创新与传承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记者 景静 朱翔宇 文/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83906 2025-02-14 00:00:00 五 铁水泼天星河落 非遗的中式浪漫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