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7
高新区19件专利密集型产品入选“国字号”
巩义601家
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
一方黄河澄泥砚 蕴千年文化密码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方黄河澄泥砚 蕴千年文化密码
澄泥砚是承载着黄河魂魄的非遗瑰宝

在九曲黄河的臂弯里,荥阳市王村镇孕育了一项承载着黄河魂魄的非遗瑰宝——黄河澄泥砚。它以黄河泥为骨、以匠心为魂,将水、土、火的艺术凝结成一方方砚台。

家住荥阳市王村镇的河南省非遗黄河澄泥砚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三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的王玲,与丈夫张存生以砖雕技艺为基,复原古法,打造出了“九龙晷”等经典之作。

守艺,更传艺。王玲广收门徒,培育出多名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将泥巴作为玩伴的女儿张慧,作为第六代传承人,与特殊教育学院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了众创空间聋人艺术工坊,加速了黄河澄泥文创的研发并推出多个爆款产品。

王村镇的黄河澄泥艺术非遗研学基地,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火花。2022年,基地在司村奠基,以“非遗+研学”的模式,让游客亲手体验采泥、制坯、烧窑的工艺之美。这里不仅是技艺的传习所,更是黄河文化的活态展馆,每一方砚台都成为讲述“最早中国”故事的载体。

当地政府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推动文旅融合。澄泥砚不再是静默的藏品,而是化作研学课程、文创产品,甚至登上国际舞台。

黄河澄泥砚,是泥土的重生,更是文明的延续。在王村镇,匠人们以手塑泥,以心传火,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的脉搏中跳动。一方砚台,承载着黄河的涛声、匠心的温度,也见证着一方水土对文化的敬畏与传承。正如王村镇党委书记任燕侠所言:“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守正创新,把根留住。”炉泥火砚,终将在黄河岸边生生不息。

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郭少雷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84169 2025-02-15 00:00:00 六 一方黄河澄泥砚 蕴千年文化密码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