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14日上午,中原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市委党校学术报告厅召开,中原区人民政府区长邓英文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2024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郑州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为总牵引,全面开展“三标”活动,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原区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成绩单 生产总值完成931.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3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5亿元,增长1.6%(同口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4114元,增长6%。
重点做了这七个方面工作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项目投资支撑有力。2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5亿元,10个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100%,66项联审联批任务全部完成。全区政策性资金项目申报额度30.4亿元,市内六区第一。消费市场全面提振。共发放两批消费券,带动汽车、家电、百货等消费超10亿元。“四大中心”举办各类活动900余场,服务观众超20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8亿元;冰上运动中心成功举办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填补了郑州市举办冰雪高等级赛事的空白。磨街二期建成运营;成功举办“‘一带一路’·郑州泰国风情年货节”系列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日常消费生活。二砂、国棉三厂入选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磨街文创园被认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一路四街”串珠成链,由“工业锈厂”变身“生活秀场”,首店引流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响。助企惠企措施有力。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2万家,增长18%;新增“四上”单位286家。
产业能级加速跃升 创新驱动更加强劲。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0家;获批省级工程研究及技术中心12家,中机六院、河南电勘院、中原环保等3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87亿元,增长28.4%。“一区多园”成效凸显。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实现营收402亿元,增长16%。全区共谋划建设42个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47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2600家。主导产业加速升级。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打通创新能级“血脉”,产业体系“筋骨”日益强壮。
发展动能积厚成势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20余次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考察招商;连续四季度举办高规格项目集中签约活动,61个重点项目落地。全年新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479亿元,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33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12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市内六区排名第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强力实施国务院确定的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扩大“跨省通办”朋友圈,可办理异地事项650余项。在全省率先推出优抚对象医保费报销“线上办”,占道证电子证照应用推动“我要开店一件事”高效办成入选全国经典案例。重点改革步伐稳健。实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规范优化调整议事协调机构,行政效能显著提升。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学在中原”亮点突出。推动郑州外国语中学西流湖校区等20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新增教学班535个、学位2.4万个。就业优先深入实施。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吸引2.1万名高校毕业生来中原区创业就业。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4万名。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建成老年助餐场所50家,新增养老床位536张,15分钟养老生活圈基本建成。新增托育机构17家、托位1037个。建成三级健身中心32处、健身路径15条、健身驿站2个;新建“五化”农贸市场3家,让居民的“菜篮子”拎得更便捷、更舒心。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发放财政补贴1.8亿元,惠及群众11.4万人。发放低保资金975万元,惠及2.8万余人,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全年优良天数237天,同比增加20天。园林绿化加快建设。常庄水库扩容加固提升工程、郑州市金水河分洪工程建成投用。新建1个2.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公园,1个5000平方米的游园,新增绿地25万平方米。“双碳”工作扎实推进。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43兆瓦;万元GDP能耗强度下降12.6%,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全年未发生亡人生产安全事故。高标准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加大食品药品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力度,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药安心。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提标建设,推动“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工作走深走实。各类风险隐患化解有力,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实现重点区域一类视频监控全覆盖,视频在线率全年保持在90%以上,平安建设深度融入网格化治理,探索形成林山寨街道网格融合治理、“一路四街”网格协同治理机制受到市委高度认可。全面推行群众诉求“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法,网格化平台全年累计接收各类事件28.5万件,办结率99.4%。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城市更新走在全省前列。二砂、郑煤机、国棉三厂等老厂区已成为产商旅融合集聚地,接受省市级以上观摩30余次。35个项目纳入市城市更新项目库,全年完成投资178亿元。14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工90%以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4部。芝麻街1958双创园由产业孵化器升级为产业加速器,累计投放产业空间近50万平方米,吸引200多家科技服务业企业入驻。磨街自开业以来吸引客流超500万人次,全年营收达1.5亿元。房地产领域工作全面强化。分配6122套人才公寓,开展商品房团购及“以旧换新”宣传活动277场,认购875套,市内六区排名第一;商品房销售90万平方米,增长29.8%,去化周期降至13.6个月。筹措164亿元资金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累计建成交付20个项目252万平方米,回迁群众1.22万户。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加快推进冉屯南街等40条道路建设,新增集中供热入网面积82万平方米。大力开展“郑路平”“郑好停”“郑点亮”行动,新增停车场50处、停车泊位1.2万个,改造雨污水管网90公里,中原区宜居度、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记者 唐善普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