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新投控集团董事长 马世光 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投资建设运营商 2025年,高新投控集团将锚定“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投资建设运营商”奋斗目标,发挥好国有企业支撑作用,紧扣党工委、管委会部署要求,抓好“稳”的基础,创造“进”的条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结合大会主题,多措并举抓好今年工作。 向“新”发力 聚焦核心产业体系大招商、招大商 全年计划新签约项目签约额260亿元,占全区任务的37%;新开工项目投资额200亿元,占全区任务的40%;引进1个百亿元高质量项目。一是落实“项目为王”,贯彻“全员招商”。树立全集团“一盘棋”思想,集团层面成立由集团一把手任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统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采取“主动对接、高层会谈”的方式,积极进行洽谈推介。制订工作任务清单和工作调度方案,分解招商任务,推动二级集团、三级公司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二是强化基金赋能,做好以“资”招商。依托现有总规模140亿元的基金体系,打造“投资+招商”双轮驱动专业化团队,强化“基地+基金+产业”招投联动,做实招商引商基金,谋划设立并购基金、人才成长基金,联合省级、市级投资平台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落地资金保障。三是筑牢园区阵地,稳商招商并重。依托121万方存量园区,加快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产业生态体系,提供“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投贷联动”等多维资金支持,推动入园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整体出租率力争达80%以上。依托健康产业科创基地、中部智慧港、数算产业园、智慧产业园等4个增量园区,精准园区产业定位及企业画像,用心用情做好配套业态与专业化服务,力争全年出租10万方,出售2.9万方。 向“高”攀登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拼速度、抢进度 全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4亿元。一是做大存量项目。目前,高新投控集团各重点项目已经全面复工。下一步,将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按照建设任务分解台账推动存量项目加快建设。二是做足增量项目。一季度启动西连河1号地、璞居2号地、郑州幼师产教融合等项目。对金刚石母线产业基地、冷链物流、生物医药及合成生物等谋划项目,系统统筹土地供应、规划设计、项目招标等项目管理流程,尽早实现开工建设。三是聚焦“政策为大”。加强项目包装,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国债等政策性资金申报力度,增大项目落地可能性,最大限度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实物量”。 向“质”图强 聚焦国企风险防控抓预防、筑底线 一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以资金滚动预算为抓手,安排刚性债务偿还,坚决守住不发生债务违约的政治底线。抢抓政策窗口,有序置换利率超过4.5%的存量融资。构建高信用主体矩阵,探索打造“AAA”信用主体,为境外债、类REITs、公司债发行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防范化解经营风险。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坚持用制度管人,深化运用巡察整改成果,发挥好派驻纪检组监督作用,强化制度刚性执行。坚持用流程管事,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财务流程,识别各流程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建设上线管控平台,推动内控管理数字化转型。三是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盯建筑施工、园区物业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应急宣传教育,确保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接力赛”,更是一场“攻坚战”。高新投控集团将以此次大会为号角,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功成有我”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全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常明松 继续扎根 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天科技成立于2000年,位于郑州高新区红松路252号,公司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扎根高新区20余年,见证了高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也亲身感受到了高新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新天科技励精图治,现在已发展成为国内智能表行业的龙头企业,取得了智能水表及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瞩目成就。2025年,新天科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聚焦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积极响应高新区打造“创新高地”的号召,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社会责任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打造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深化开放合作,融入全球产业链 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为高新区打造开放高地贡献力量。 未来,新天科技将继续扎根高新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积极参与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为把郑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炯 为打造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超硬材料产业链作出应有贡献 郑州三磨所创建于1958年,作为超硬材料行业唯一科研院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巩固提升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链国内外竞争优势,成功引领我国超硬材料产业晋升为全球第一大国,金刚石产量占全球总量的95%以上。自2010年搬迁到高新区以来,在高新区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推进、亮点纷呈,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 公司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联合行业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近5年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余项。通过重大项目实施,围绕功能金刚石材料,自主开发出高功率(60KW)MPCVD设备,基于该关键核心设备,成功突破4~6英寸超高导热金刚石热沉片成套制备技术。围绕高端超硬材料制品,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减薄、倒边加工用高端超硬材料磨具在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得到批量稳定应用,打破国外垄断;超薄柔性玻璃/3D成像玻璃加工用超薄切割砂轮、陶瓷基封装切割砂轮、球道磨砂轮系列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强化高水平科技人才激励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为了加快培养造就一只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公司实施赋能育才工程,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设立青年基金、博士后课题,鼓励新技术探索,67项项目立项实施;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搭建人才创建、历练、成长、突破的发展舞台,通过国家、省部、市级重大项目攻关实施,近三年30余名青年技术人员以前三完成人身份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奖励;深入推进国企科改示范行动,引入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和项目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机制,近三年重点科研人员收入年均增长率达30%以上,充分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 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夯实科技创新根基 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坚持以“四个面向”为主线,聚力高性能工具共性关键与前瞻技术研究,遴选国内外优势专家团队,以技术合作研发的形式,每年对外立项开放课题20余项,联合优势科研单位进行行业基础技术研究,针对成效卓越项目建立长期连续支持机制,形成技术开发合作共同体,加速基础研究成果产出。聚焦行业前沿技术需求,与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在高压前沿、新型超硬材料合成、新型高性能工具研发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与郑州大学、哈工大郑研院、中南钻石、力量钻石、联合精密等省内外优势单位共建河南省超硬材料创新联合体,着力实现产学研资源的优势整合和协同创新。 下一步,公司将持续聚焦行业重大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产出,不断引领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前行,为打造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超硬材料产业链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方宝玲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