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在位于中国西北的贺兰山苏峪口深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西夏宫廷用瓷烧造地。最新研究表明,这里生产的瓷器中,石英含量及性能参数接近甚至达到了现代高石英瓷的技术标准,是中国高石英瓷的最早发现。
苏峪口瓷窑址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距离西夏陵约40公里,在2017年考古调查中被首次发现,确认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
苏峪口瓷窑址出产的瓷器为薄胎细白瓷,通透莹润,硬度很高,与当时景德镇湖田窑出产的白瓷极为相似。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柴平平说,苏峪口本地出产的瓷土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无法烧制出通透细腻的白瓷,当时的工匠创造性地在瓷土中添加了石英,提升了二氧化硅的比例,降低了三氧化二铝的比例,才烧制出了与湖田窑极为相似的产品。
在最近一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就清理出煅烧石英的窑炉,而烧制过的石英更易粉碎。“这将中国瓷胎‘二元配方’技术从元代提前到西夏,在两宋时期全国窑场中首次发现,在中国窑业技术上独树一帜。”柴平平说。
此前,学界对西夏瓷的认知,一直停留在灵武窑发现的黑釉剔刻花瓷器上,而西夏陵等地出土的白瓷来源则一直未能弄清。苏峪口瓷窑址的发现,解答了这一疑惑,以全新材料助推了陶瓷考古发展。
苏峪口瓷窑址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