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读懂非标商业出圈中的消费活力
黄山“山道变滑梯” 雪天应急不能“慢半拍”
让阅读无处不在 地铁书房可圈可点
男团机场插队惹众怒 公共规则面前没有特权
高中生旁听政协会议 不只是现场感受一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读懂非标商业出圈中的消费活力

□评论员 李福

据《工人日报》报道,在防空洞里吃火锅,在百米高空喝咖啡,在老旧街区解锁时尚潮流……近年来,多地结合资源禀赋,告别千篇一律的商业形态,探索创新消费样态,非标商业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系列“混搭”玩法、奇特体验不断上新,让消费有趣味、有新意,更有消费热情。

所谓非标商业,是相对于传统的标准化商业模式而言的一种创新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通过空间环境、建筑结构、运营逻辑等方面的内容重构和价值再造,打造出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体验。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可以看到,一些市场主体在商业实践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瓶颈,比如,由于过度的商业供给和快速扩张而带来的存量时代,由于生搬硬套地复刻而导致的同质化竞争和“水土不服”,等等,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如何将存量变增量,如何形成“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就当下而言,非标商业模式还有许多借鉴意义。

非标商业之所以有效出圈,关键在于其精准地抓住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表达。比如,裸露的管道与时尚的艺术展览耦合、意大利菜跨界日料、“日咖夜酒”相互碰撞……既彰显着个性,又增强着与消费者的深度链接;再比如,一些老旧厂房承担起文化输出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为文创街区,文化消费渗透商业肌理,在地化元素更容易触达受众。这背后,既是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也是文化“地方感”的创新表达。

在非标商业空间里,消费不再是单调的物质行为,而是融合了文化、艺术、社交等多元元素,将满足消费者需求置于核心位置,在追寻标新立异的同时,由表及里,提升的不仅仅是“造景”能力,更是不断挖掘的精神内核,拓宽的商业维度,让消费成为一种沉浸式的生活体验,进而激发人的消费欲望,释放出全新的消费活力。

随着Z世代崛起,体验型经济蓬勃生长,个性化消费已成主流。消费场景的持续迭代与群体代际更迭,正深度重构商业逻辑。这意味着,城市商业空间不仅需满足“大而全”的功能需求,更要深耕“小而美”的情感价值。当前,非标商业已从萌芽步入快速生长期,凭借其创新基因与文化赋能,正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极。这片尚未被完全定义的蓝海,其“含金量”仍在不断攀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85808 2025-02-26 00:00:00 三 读懂非标商业出圈中的消费活力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