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马浩 徐少杰)“今年风调雨顺,加上管理科学,预计小麦亩产能达1000多斤。”正值春耕春管,中牟县四清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四清开始忙碌起来,合作社不仅要管理自有的1500多亩小麦,还为周边200多户1万多亩小麦提供农资农技农机服务。 统计显示,中牟县像四清农牧专业合作社这样的优质农民合作社已经超过100家。100多个农民合作社就如一个个茁壮成长的“活力因子”,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民持续增收、乡村全面振兴。 家里人都是农民,自己通过读书本已“跳入龙门”,大学毕业后却返乡创业,当起了职业农民……在刁家乡,韩志磊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同样是种地,韩志磊的想法和父母完全不同。他说,一家一户式的分散农业生产已不适合新时代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之路。2016年,韩志磊买来第一台花生播种机,一天能播种200多亩花生。很快,第一台植保机、第一台大型收割机、第一台无人机等,纷纷被“请”进了合作社。 相较于传统农户的分散经营,农民合作社在经营规模、日常管理、技术应用、市场竞争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现在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装备20余台(套),农机手4人,犁耕深翻、植保服务面积从每天几十亩发展到日作业能力2000亩。”韩志磊告诉记者,有了机械化、智慧化的保障,他又尝试拓宽合作社的服务领域,目前服务周边农户1万多亩土地的耕、种、管、收、储、销等全产业链条。合作社先后获评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中牟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显示,目前全县纳入全国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达3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00个,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家、市级19个。2024年农民合作社销售总收入7亿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已成为中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