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民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9
今年省科技馆 力争参观人次突破300万
我省4处烈士陵园 升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周五花园路万达坊一楼 有场综合类招聘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去年接待观众277万人次,接待能力居全国前三
今年省科技馆 力争参观人次突破300万
科普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
省科技馆首个沙漠主题展

昨日,记者从省科协获悉,省辖市科协工作座谈会和省科协十届一次主席会议、省科协第十届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近日在郑召开,总结2024年河南省科协系统工作成果,部署谋划2025年重点工作和关键任务。

健全科技人才成长支持链条

2024年全省科协系统工作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进、高端人才引育、全国学会布局、科普能力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取得标志性成果,开创了科协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和党建双覆盖工程,建立“1+5”体系,科学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有形有效覆盖不断拓展,持续健全高校科协组织,全省企业科协达1300家,数量实现倍增,平顶山等四地市实现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全覆盖,济源等三地市“三长制”覆盖率达到100%。

人才成长支持链条进一步健全。高端人才引育见行见效,我省2名个人和2个团队获“国家工程师奖”;青年人才支持扩面提质,托举青年人才50名,培育卓越工程师10名,中原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支持名额增至120名,推选43人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专项计划。优势产业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举办高端学术交流活动27期,36位两院院士、1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70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全省学会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30余场。

厚植全民科普素养沃土

科普工作更丰富,科普服务更普惠,科普资源更优质,科普核心阵地作用进一步彰显。

扎实推进科普筑基惠民工程,18地市出台“科普十条”举措,9地出台全域科普工作方案。评选首批科普专业5名副高级和42名中级职称人员。遴选第五批首席科普专家100名,支持建设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科普中国信息员数量超130万,全国科普日活动数量同比翻番,辐射公众超2800万人次,创新开展“科普+文化”、科普进地铁进高铁、“i科普”等活动,多元开放互动的科普工作新生态加速形成。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省科技馆新馆正式开馆,2024年接待观众277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2.5万人次,接待能力位居全国前三。全年开展教育活动9000余场,积极承办“中非儿童手拉手”活动河南行等重大活动,签订首批馆校合作校140所。

加速构建全省现代科技馆体系,争取科技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6354万,居全国第二,带动全省实体科技馆年内接待观众960万人次。流动科技馆完成30站巡展任务,服务公众104万人次,全省73辆科普大篷车开展活动1879次,111万人次直接受益。113个农村中学科技馆实现全省18地市、脱贫地区全覆盖,专项支持打造4个卓越农村中学科技馆,牵头成立中部地区科普场馆联盟、黄河流域科技馆联盟,推动区域高水平科普事业开放合作。

统筹做好省市县三级32家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

健全科协人才工作体系,聚力打造“智汇中原”院士专家河南行品牌,推出“会市合作”2.0版,实施“会市协同创新行动”,搭建一批综合性科创赋能平台,建设100个以上特色科普阵地,开展10场以上“智汇中原”院士专家河南行活动等。

提升科技智库建设水平,开展“算力赋能河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等15项战略性、储备性课题研究,140项专业性调研课题研究。

完善科普工作体系,加强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好河南省科普资源库,加速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确保实现“十四五”末我省具备科学素质公民比例超过15%的目标。

加大科普供给,开展首届“全国科普月”活动,举办河南省科普微视频科普短剧科幻作品大赛。

建好核心科普阵地,推动省科技馆成为全国卓越科技馆,实现年参观人次突破300万。

统筹做好省、市、县三级32家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力争参观人次超过1000万。系统推进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等“五位一体”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记者 刘盼盼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86865 2025-03-04 00:00:00 二 今年省科技馆 力争参观人次突破300万KeywordPh去年接待观众277万人次,接待能力居全国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