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何茂莹 文/图)“以前晚上到这儿送餐,楼栋像迷宫一样,连手机导航都‘罢工’!”曾经,美团骑手张强面对二七区京广路街道青秀佳苑A区错综复杂的楼栋布局发愁不已。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楼栋指示牌、单元指引亮起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跟着亮光便能“秒速定位”。这一改变源于青秀佳苑社区通过社区“暖心驿站”倾听新就业群体诉求,用行动解难题的温暖实践。
在青秀佳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里,一面贴满便利贴的“心愿墙”格外醒目。两个月前,外卖骑手李磊在粉色便签上写下:“青秀佳苑A区楼栋密集、标识不清,夜间常因找楼超时被投诉。”这条留言迅速引起了社区网格长的关注。网格长随即展开调查,发现这一问题普遍存在。
随后,青秀佳苑社区牵头成立专项小组,联合小区物业,针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在送单过程中存在的路难寻、楼难找的问题,通过实地勘查青秀佳苑A区12个楼栋,最终确定“一牌双改”的改造方案:即对现有的楼栋指示牌进行升级改造,在每块指示牌顶部加装灯带,同时在楼栋指示牌上增加骑手标志。施工期间,社区还邀请2名外卖骑手担任“体验监督员”,现场测试灯光亮度和可视距离。“以后再来这个院儿送单,一眼就能看到楼栋在哪儿,再也不用担心超时了。”体验监督员李乐说。
这一改变不仅照亮了楼栋,也让社区与新就业群体的联系更加紧密。依托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社区吸纳了更多新就业群体加入“社区合伙人”队伍。新就业群体利用工作之余提出社区治理建议,参与排查安全隐患、协调邻里矛盾等,同时化身政策宣传员,积极劝导不文明行为,帮助社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通过这种“双向奔赴”的模式,社区不仅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家”,也间接让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帮手”,为社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新就业群体是服务社区的‘毛细血管’。他们的痛点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青秀佳苑社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深化“双向互动、共融共进”的服务模式,紧贴新就业群体需求,不断激励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发展,携手共创和谐共生、协同共治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