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脉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18项考古新成果惊艳亮相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24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举办
18项考古新成果惊艳亮相
金水区张砦项目俯瞰图及出土的陶缸

3月12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杂志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2024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举行。汝州温泉旧石器遗址、灵宝北阳平遗址、荥阳楚湾遗址等18项考古发现新成果逐一亮相,为研究中原文明的历史脉络、文化特色和发展进程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呈现出2024年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丰硕、学术研究活跃的生动面貌。

书院街北片区遗址发现二里岗文化时期新遗迹

论坛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宋振民对郑州商城书院街北片区最新考古成果作了介绍。书院街北片区的考古发掘证明,郑州是从商代到明清一直延续使用的城市,是古今叠压型城市遗址的典型代表,反映出郑州文脉绵延不断的城市风貌。

据了解,书院街北片区共清理出商、战国、汉代、隋唐、宋金元、明清时期遗存近万处。遗址种类多样,有灰坑、墓葬、水井、房址、夯土基址、陶窑等。出土遗物丰富,有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骨器、石器等。其中,以二里岗文化时期和宋金元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

宋振民介绍,书院街北片区出土大量唐宋金元时期的手工业遗存,包括制骨、冶铁和铸铜。唐代铜钱窖藏、种类丰富的隋唐宋金元瓷器、造像和陶模陶范等丰富多彩的唐宋金元遗物表明,此时的郑州城是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郑州城内部就已经有大的功能分区,至迟晚唐时期,郑州城就形成了以道路为分割的网格式布局。唐宋金元时期郑州城的发掘对研究唐宋金元时期地方城市的布局、都城与地方城市之间的关系等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商城布局再添新“拼图”

郑州市金水区张砦街考古项目,是近年来郑州商城内外城墙之间的一处揭露面积较大且较为重要的发掘项目,是拼合内外城之间西北部区域功能区划的一块重要“拼图”。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卫红红介绍,张砦街项目位于郑州市金水区二七路以东、西里路以南、杜岭街以西、华盛街以北合围区域的东南隅,邻近大卫城、大上海商圈,地处郑州商城遗址西部,内外城墙之间,文化遗存分布密集。

2023年到2024年,为配合张砦街片区改造项目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该项目地块进行了发掘,发现商、汉、唐宋及明清等不同时期文化遗存468处,以商代遗存及汉代墓葬最为丰富。

商代遗迹集中分布于发掘区西北部,主要是灰坑,还有少量墓葬等。目前已清理灰坑265处,墓葬7座,沟5条,夯土1块,房址1座。商代遗迹与遗物的清理与采集注意出土原貌、土样、痕迹等信息的提取与收集,为后续科技考古的开展提供了材料。此外,遗址还发现了汉代墓葬112座,较为集中地分布于发掘区西北半部,多两两并列成组,组内方向一致,排列较有规律。

张砦街项目的考古发掘是近年来在郑州商城内外城墙之间的一处揭露面积较大且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为研究完善郑州商城遗址内外城墙之间的功能区划、聚落布局增添了新的材料。

郑州西北发现商代白家庄期院落遗存

岗崔遗址位于郑州市高新区沟赵办事处岗崔村东北台地上,遗址北距索河约1.1公里,东距须水河约1.8公里,西北距大师姑城址约0.7公里,东北距小双桥遗址约7公里,东南距郑州商城约18公里,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2024年,为配合郑州市联东U谷产业园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商代白家庄期中心居址区1处、制陶作坊区1处、墓葬30余座及灰坑600余处,是郑州地区唯一结构布局相对完整的商代白家庄期院落遗存,为探讨商代聚落形态、社会结构及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王鸿驰介绍,中心居址区位于发掘区东南部,发现有庭院式建筑F1、连排房屋F2、疑似两进式房屋F3,以及大量灰坑、少量墓葬等遗迹。F1为小型庭院,由主体建筑、院墙和庭院合围而成,面积约166平方米,是目前郑州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结构布局相对完整的商代白家庄期院落遗存。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从墙屋围合式向四合院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为研究商代建筑形态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制陶作坊区位于发掘区北部,残存面积约500平方米。遗迹组合丰富,由垫土、踩踏面、陶窑、沟、柱洞、灶、水井、草木灰及红烧土块堆积区组成。遗址内共发现墓葬30余座,均为竖穴土坑墓。

这些发现为研究商代普通建筑形态的演化,夏商聚落形态及变迁,中小聚落农业生产生活,以及从墓葬中反映的社会群体、婚姻关系等商代社会结构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研究材料。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88464 2025-03-14 00:00:00 五 18项考古新成果惊艳亮相KeywordPh2024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