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王红 汪辉)近日,河南省疾控中心生物样本库获批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行政许可,成为全国首家获此资质的省级疾控机构。按照规划,未来这座“生命银行”最多存储300万份“遗传密码”。 “人类遗传资源是每个人的‘生命说明书’,它蕴含着人类的生命密码,是认知疾病发生发展、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源。”省疾控中心生物资源室主任许玉玲介绍,此次生物样本库获批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许可,意味着河南拥有了一座规模特大的“生命银行”,储存着生命的火种,延续着生命的希望。 “生命银行”里究竟存些什么?许玉玲表示,河南省疾控中心生物样本库占地720平方米,目前存放着10万余支人类遗传资源样本,涵盖血液、尿液、脑脊液等多种类型。其中,最早的一批样本始于1979年。相比而言,医疗机构的生物样本主要来源于临床患者,侧重于攻克某种疾病,而疾控部门的生物样本更倾向于疾病预防。 “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国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遗传资源一旦发生流失,轻则可能危害经济安全,重则可能被极端势力研制成生物武器,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因此,我们身上的每一滴血、每一根头发,都与国家安全密不可分。”许玉玲说,生物样本库的安全防护堪比金融系统,每份样本都要经历三重“加密”,旨在全方位保障样本信息的绝对安全。 “这里保存的不仅是样本,更是战胜疾病的希望。”许玉玲表示,随着样本量的增加,这些沉睡的“生命密码”将孕育无限可能——也许某个豫北村庄的基因样本,就是破解糖尿病难题的钥匙;或许某个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帮助研发出更有效的疫苗。 根据规划,省疾控中心样本库最大容量可存储300万份。以此为契机,河南这座“生命银行”业务范围将全面升级,样本库将不断扩大接收范围,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人类遗传资源的保藏工作,重点收集保藏具有地方特色和科研价值的人类遗传资源,进一步丰富样本库的多样性。同时,我省将充分利用保藏的资源,推动跨机构间科研合作与技术转化,助力科研突破和疾病精准防控。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