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时事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3
“天网2025”行动正式启动
新规出台!
攻坚终结结核病“最后一公里”
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43856亿元
中泰将举行“蓝色突击-2025”海军联合训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攻坚终结结核病“最后一公里”
早发现、早治疗,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
新华社发

新华社电 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咯血、低热、呼吸困难、胸痛……结核病又称“痨病”,这种被称为“白色瘟疫”的疾病曾在全球肆虐,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目前也并未完全消失。面对这一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我国持续织密筑牢结核病防治网络,向着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加速迈进。

政策筑基,织密防治网

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始终高度关注防治工作。自1979年以来,先后制定实施多个结核病防治规划。国家疾控局公布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发病率、死亡率均下降约30%,发现并治疗了约785万例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雁林表示,数据背后,是“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结核病防治专项资金超百亿元,覆盖患者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全流程。

在医疗保障方面,全国多地医保局将肺结核纳入门诊慢特病管理,部分地区报销比例达90%以上。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竺丽梅介绍,目前江苏对贝达喹啉等创新药采取免费全疗程使用政策,耐药成功治疗率达到85.6%,而由于更多耐药结核病患者被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经费需求正在下降。

2024年11月,国家疾控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明确提出全国结核病发病率持续降低,死亡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逐步降低的总体目标,为我国下一步防治工作划定路线图。

“终结结核病不是医疗部门的单兵作战,而是全社会协同的系统工程。”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规划将15个政府部门职责纳入责任框架,就是要加强跨部门协作,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创新破局,打通“最后一公里”

防治能力提升,关键在创新。在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AI人工智能阅片系统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双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口前移,让结核病筛查从“被动发现”转向“主动出击”。

“AI能快速识别肺部异常,基层直接检测,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锦溪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汤青燕介绍。这一模式目前在全省47家社区医院开展,计划在2025年扩展到100家社区医院。

政策发挥实效,关键在基层。在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科主治医师刘赛朵的诊室里,患者扫描“健康教育处方”二维码即可获取防治知识。2024年,温州建成14家三级结核病预防门诊,通过远程智能平台实现基层患者全程管理。

“基层预防性治疗能极大降低潜伏感染者发病风险,是遏制发病的关键一环。我们正推动关口前移,让患者在‘最后一公里’就能获得及时优质的防治服务。”刘赛朵说。

针对耐药结核病这一“硬骨头”,今年3月,全国首例零费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新方案在南京落地。南京市第二医院结核科应用全球最新BPaL短程方案,有望将治疗周期从24个月压缩至6个月,治愈率超90%。

“我原本心理压力挺大,怕治不好,现在有了缩短治疗周期、疗效又好的新方案,我安心很多。”首位受益患者感慨道。

全民参与,共筑健康防线

结核病防治不仅是医学课题,更是社会工程。

在四川省凉山州,32岁的耐药患者李先生2023年确诊后,一度因高昂药费陷入绝望,但政府提供的免费药物和生活补助让他重燃希望。“现在我已重返岗位,还想告诉更多人:结核病可防可治!”他的康复故事,成为当地政策宣教和防治科普的鲜活案例。

“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张宏伟说,现代抗结核药物的出现,使得结核病的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

专家表示,尽管我国结核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仍有五方面工作亟待加强,包括提升结核病患者发现率,降低部分患者经济高负担,促进新技术落地应用、提高效益成本比,提升公众结核病防治医学常识和突破科技创新中的一些基础问题。

从边陲省份的移动筛查车,到定点医院的免费新药,从政策设计的宏观布局,到志愿者的点滴行动,亿万人的共同努力正让“白色瘟疫”逐渐褪去阴影。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协调员乔建荣呼吁,采取全社会共治的方法,一定能更大规模地实现终结结核的目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90854 2025-03-25 00:00:00 二 攻坚终结结核病“最后一公里”KeywordPh早发现、早治疗,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