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据《法治日报》报道,一场电影结束,不少人直奔同一目的地——卫生间。很快,女厕门口就排起了长龙。这是记者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商场电影院公共厕所外看到的一幕。与之对比,旁边的男厕“随来随进”。 公共场所女性“如厕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究其原因,生理差异决定了女性如厕时间更长。而当下,很多公共场所的公厕是按照男女1∶1的比例设置厕位,也就导致“男厕冷清清,女厕排长队”的景象时常上演。其实,住建部2016年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就曾规定,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为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 破解公共场所女性“如厕难”,一方面,推动新建公共场所在规划时将相关问题纳入考虑;另一方面,不妨将使用率较低的男厕改造成无性别公厕或女厕。破解女性“如厕难”也是一道民生考题,这道题答得如何,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