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西瓜藤也能结出致富密码!”近日,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三百六十行状元课”迎来第二讲,本土“种瓜状元”洪爱玲以《泥土里也能长出“状元瓜”》为题,向学校师生讲述了她从传统农民到农业创新者的蜕变之路。这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不仅让师生感受到乡土智慧的蓬勃力量,更点燃了学子们扎根乡村、振兴家乡的热望。 “谁说状元只能戴眼镜、拿书本?”洪爱玲以互动提问开场,引发学生对“状元”定义的思考。她以故宫文物修复师、非遗传承人、电竞冠军等为例,诠释“状元”应是各行各业的极致追求者。结合自身经历,她分享了从北京引进袖珍西瓜品种、攻克藤蔓支撑难题、创新立体种植技术的创业故事。“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思考!”她鼓励学生用耐心、细心和合作精神面对挑战,并现场演示西瓜甜度测试,邀请学生品尝劳动成果,课堂气氛热烈。 洪爱玲将成功秘诀凝练为三组关键词:热爱、死磕、敢折腾。“农业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用科技点亮田间!”她播放的直播片段和帮扶案例,让学生们看到“新农人”的无限可能。 “种瓜与学习的共同点是什么?”洪爱玲抛出问题。学生争相回答:“需要耐心,像种子60天成瓜。”“要细心,像考试检查错别字。”“必须合作,一群人才能种出奇迹。”学校校长张继昌表示,开设“三百六十行状元课”旨在打破“唯分数论”,重塑健康职业观。“乡村教育不应只培养‘跳龙门的锦鲤’,更要唤醒每个孩子的生命潜能。”他介绍,学校已编写《慧智劳动》校本课程,打造红薯种植实践基地,并持续邀请各行业“状元”进校授课,推动教育回归“使人成为人”的本质。 九年级学生王米玲感慨:“洪阿姨用科技为农业插上翅膀,让我明白状元不仅是独善其身的天才,更是心怀乡邻的引路人。”学生王培琰说:“西瓜藤上的‘致富密码’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脚下的土地不是束缚,而是希望的起点!” 记者 鲁慧 文/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