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脉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帝文化绽放新时代人文光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心灵寻根之旅”即将起航
黄帝文化绽放新时代人文光彩
甲辰年拜祖大典 程维田 图
高唱颂歌 记者 白韬 图
乐舞敬拜 记者 白韬 图

“三月三,拜轩辕”。随着越来越多金黄底色标语出现在郑州的大街小巷,预示着每年一度的“心灵寻根之旅”即将在这座城市起航。在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启幕之际,记者来到郑州市黄帝文化研究中心,在各类新研究、新课题中找寻黄帝文化与新时代相结合的优秀成果,探索黄帝文化的源远流长。

黄帝文化是优秀“文化根脉”

谁是黄帝?什么是黄帝文化?对于从事黄帝文化研究的学者们而言,它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考古研究的“时间段”,也是夏禹之前中原地区“部落首领”的代称;是被我们称作轩辕黄帝的“人文始祖”,也是民间传说中的“道家先祖”与“医学鼻祖”。

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成为研究黄帝文化的历史性课题。这也随之引发了学者们对于在“第二个结合”背景下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传承弘扬黄帝文化的诸多思考。

“黄帝文化是黄河文化的开端,是中华文明的主脉、夯实‘第二个结合’的文化根脉。”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新斌指出,实现“第二个结合”就是要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黄帝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根源文化,黄帝文化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

传承保护黄帝文化,守护这“文化根脉”,郑州优势显著。郑州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黄帝文化的发源地;不仅保留有大量与黄帝有关的考古发掘,还有着流传甚广的典故传说。无论是具茨山上的古旧岩画,还是与黄帝建都相关的“有熊说”,都显示黄帝在郑州地区活动之密切。此外,其大臣岐伯在新密开中医著述之先河,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的丝织品也印证着“嫘祖文化之乡”的悠久传说。

“大公、鼎新、中和”

“如果要把黄帝文化的精神内涵做一个精要总结,那便是‘大公’‘鼎新’和‘中和’。”当被问到什么是“黄帝精神”时,郑州市黄帝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常松木说,黄帝文化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凝聚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它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挖掘。

据记者了解,黄帝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古国的开创者,他不仅有众多的创造发明,更有“陶天下为一家”的独特贡献。其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厚德载物、天下为公、以人为本、中和大同的文化精神陶冶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奠定了中华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

长期从事甲骨学、殷商史与中原文化研究的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立新认为,黄帝文化精神内涵丰富,虽然传承悠远,仍对我们当今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李立新说,开拓创新、仁政德治、尚中贵和精神是黄帝文化的核心要义。

“要想让黄帝文化的精神内涵被更多人所了解、所熟知,不仅需要我们办好每一届拜祖大典,也需要创新宣传形式,让黄帝文化被更多年轻群体关注,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李立新说道。

九礼为仪 庄重肃穆

3月18日,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会上不仅宣布了农历三月初三拜祖大典将在郑州新郑隆重举办,还透露了许多与本次大典相关的细节。其中,大典的九项仪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九项仪程包括: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共拜始祖、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每一项仪程的背后都有着礼敬内涵,这种礼仪与时代相结合、与现代审美相交融的表现形式,不仅彰显了拜祖大典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体现着“礼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盛世礼炮环节,21响礼炮将直冲云霄。据了解,鸣放礼炮作为一种国际礼节,伴随着国家元首的访问工作而兴起,并逐渐普及到全世界。其中,在典礼仪式中鸣放礼炮,最高规格是21响,来表达对人文始祖的崇高敬意。

在传统文化中,鲜花是重要的文化意象,中国自古便有“鲜花礼佛”的传统。如今,敬献花篮已经成为人们表达祝贺、敬意、友爱和感激之情的重要礼物。此外,香是拜祭者内心诚敬的象征,在祭拜过程中,“净手上香”则表达人们的慎终追远之情。

参加大典的全体人员将面向轩辕黄帝座像行三鞠躬礼,来体现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尊崇,这便是“共拜始祖”。据悉,拜祖文的渊源是古代祭祀的祝文,当时的“祝文书”会写在祝版上,在祭祀初献时由祝官跪拜宣读。现在的拜祖文基本继承了古代祝文格式,并增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体现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

在“高唱颂歌”环节,随着《黄帝颂》庄严响起,炎黄子孙的虔诚之心、恭敬之意通过华美诗文完成表达,再配上专门为“乐舞敬拜”环节编排的舞蹈,整个仪程将走向气势恢宏的高潮。当从全国各地收集的五色土与五谷向黄帝完成致敬,当数千只和平鸽展翅高飞,数万个气球升上天空,整个拜祖大典会在“祈福中华”与“天地人和”的仪程中走向结束。

一条炎黄儿女交流的“精神纽带”

“三月三,拜轩辕”肇始于春秋时期,绵延至今。经过多年大典的举办,已经成为华夏儿女认同亲近的重要平台,其影响力也逐渐传播海外。随着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影响力的扩大,海内外炎黄子孙逐渐兴起了共拜始祖、共缅祖德的热潮,郑州新郑黄帝故里也成为“世界华人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前提。”李立新告诉记者,自2014年开始,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旧金山等10多个地区和国家分别举办了隆重的“同时同像同主题同拜黄帝大典”活动。10年来,境外拜祖活动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在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全球华人凝聚力、向心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历史渊源的深远影响、文化认同的强烈需求、精神纽带的牢固维系,以及海外华人的寻根心愿,都是境外拜祖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礼记》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敬天法祖”是中华民族植根血脉的传统信念和文化基因,境外华人华侨通过举办和参加境外拜祖活动来追寻中华文化根源,表达对先祖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据悉,将在今年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会让境外“同拜”更广泛覆盖。除继续在我国大湾区(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举办“同拜黄帝”活动外,在东南亚新增了马来西亚作为同拜地。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拜祖大典逐步走出河南,走向世界,拜祖活动将逐渐成为提升河南美誉度与影响力、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展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平台,成为增进全球华人的“情感纽带”,在“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大主题下,绽放新时代的人文光彩。记者 李居正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91692 2025-03-28 00:00:00 五 黄帝文化绽放新时代人文光彩KeywordPh“心灵寻根之旅”即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