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曲舞,是先民对苍穹的向往 乐舞敬拜环节,“羽人通天”舞蹈惊艳亮相——佾生成列,谦谦君子,以其诚于内、形于外的礼仪,立于天地之间,为天地献上最崇高、最诚心的敬意…… 羽人不仅是一个神话形象,更寄托着先民对苍穹的敬畏和对星空的向往。 64名来自塔沟武校,且平均年龄十六七岁的少年舞者,身穿明黄色的传统服装,化身“羽人”,伴着庄严的鼓乐声缓缓入场,队列整齐划一,举手投足尽显君子之风,彰显国之礼仪。 “这次已经是我们学校第十八年参加拜祖大典了。八佾舞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羽化通天’这个节目又借古礼达今意,因此,我们提前半个月就开始排练。与平日里的演出不同,八佾舞需要我们的演员从武术的圈里边跳出来,然后跨界去展示舞蹈的部分。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一种挑战。对于参与此次活动的人,可以让我们对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文化历史有更深的理解和了解。”负责此次表演的塔沟武校教练王慎在采访时说道。 一颗火种,5000年文明的接续传承 大典开场的短片中,火种从黄帝故里最高点具茨山颠传递而来,点燃了轩辕殿前的圣火台,嘉宾们借此点燃手中的火炬,喻义火种接续、文明传承。 当歌声响起,来自香港地区的莫华伦、澳门地区的龙紫岚和台湾地区的颜人中以及海外华人代表王蓓蓓,和内地的学生们齐唱《黄帝颂》,同心证同根。 莫华伦说:“其实我们莫家也是从中原河南几百年前去了广东的。中华民族的根就在这里。我希望全世界的华人华侨都有机会来河南、来郑州、来新郑寻根问祖。我觉得参加拜祖大典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 嘹亮的歌声不仅响彻故里现场,更与来自河南五地的合唱遥相呼应,它们都是黄帝文化的遗迹遗址地,分别是新郑具茨山——黄帝曾在此迎日推策、新密黄帝宫则为黄帝练兵讲武之地、灵宝荆山黄帝铸鼎原——黄帝铸鼎之处、济源黄帝祭天坛——黄帝祈天之所及西平嫘祖庙,嫘祖是黄帝妻子,对她的祭典久盛不衰。 这五地儿女还将依次敬献拜祖仪品,分别为新郑具茨山黄土,新密岐黄中医药材,济源黄帝祭天坛炭火,灵宝荆山黄帝铸鼎原金石,西平嫘祖庙缫丝蚕茧。共同点亮中原大地黄帝文化的时空坐标,祈愿家乡风调雨顺,祖国繁荣昌盛,世界和平和睦。 “祈福中华”环节,拜祖台上,一幅波涛壮阔的黄河画卷徐徐展开。来自海内外优秀炎黄子孙代表,面向人文始祖深深鞠躬,手持祝福印章,在画卷上盖印。随后,灵蛇昂首、篆体遒劲的乙巳纪年印为壮美山河铭记此刻盛景,以黄河为证,华夏儿女共同祝福国泰民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在盖印时格外郑重,“从黄帝‘抚万民,度四方’到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的文明就像这永不回头的黄河水,永远向着更开阔的未来奔涌”。 记者 王战龙 杨丽萍 袁帅 张立 董艳竹 杨宜锦 陈凯 李宇航 赵冬 陶然 刘盼盼 杨柳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