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首批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中原地区最大的文物宣传展示窗口,河南博物院常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参观打卡。该院目前拥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从中脱颖而出的“9大镇院之宝”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宝。这九件文物都有哪些?记者 秦华/文 河南博物院供图 莲鹤方壶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记者手记: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新郑郑国国君大墓。通高117厘米,重64.28公斤,体积高大,装饰华美,并非普通的盛酒之器,很可能是郑国国君的陈设品,是主人地位、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莲鹤方壶除了其卓越的历史性和艺术性,其铸造工艺也堪称春秋时期多范合铸的代表作,因此被专家称为是我国“青铜时代的绝唱”。 云纹铜禁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记者手记:云纹铜禁,长131厘米,宽68厘米,高28厘米,重95千克,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铜禁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战国以后基本消失,是贵族祭祀、宴飨时摆放酒器的几案。这件铜禁主体透雕云纹,错综复杂,有玲珑剔透之感。禁体上部四周攀附12条龙形怪兽,禁体下部俯卧12只虎形怪兽。 玉柄铁剑 所处时代:西周晚期 记者手记:玉柄铁剑出土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国君虢季的墓葬,全长37厘米,其中剑柄长13厘米,剑身长24厘米。这把玉柄铁剑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其利用玉、铜、铁三种材料制作而成,是我国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它将我国的人工冶铁历史推前了近两个世纪,所以被专家们誉为“中华第一剑”。 武则天金简 所处时代:唐代 记者手记:1982年5月,河南登封县农民屈西怀在中岳嵩山峻极峰的石缝中,无意中发现了一枚亮闪闪的金片,经鉴定,这是一枚武则天金简。金简为唐代文物,长36.2厘米,宽8厘米,重223.5克。上刻双钩楷书63字。 妇好鸮尊 所处时代:商代晚期 记者手记:妇好鸮尊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件鸟形铜酒器,商代晚期文物。高46.3厘米,重16千克,1976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因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得名。它通体满花的装饰有蝉纹、夔纹、云雷纹等8种之多,繁缛富丽的线条和立体造型巧妙结合,将其塑造得更加神秘瑰丽,反映中原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 贾湖骨笛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记者手记:1987年,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中部淮河上游流域的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骨笛以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锯去两端关节钻孔制成,制作比较规范,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存中最为完整而丰富、音乐性能最好的管乐器。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得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吹管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 杜岭方鼎 所处时代:商代早期 记者手记:兽面乳钉纹铜方鼎,又名杜岭二号方鼎,商代早期文物,1974年出土于郑州张寨南街,该鼎通高87厘米,重64.25千克,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青铜方鼎之一。在郑州地区出土如此大型的青铜方鼎,也是商王朝在此建都的有力佐证。 四神云气图壁画 所处时代:西汉早期 记者手记:四神云气图壁画,1987年发现,1993年揭取自河南省商丘市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的主室顶部,柿园汉墓的墓主人为西汉早期的梁国诸侯王。壁画长5.14米,宽3.27米,整体面积约16.8平方米。壁画主题图案以朱砂红为底色,上面用白、绿、黑等颜色绘有青龙、白虎、朱雀、怪兽等4种神禽异兽,以及灵芝、花朵和云气纹等吉祥图案。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所处时代:北宋 记者手记: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为宋代文物,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古代汝州)汝官窑遗址。它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侈口,长颈,腹圆鼓,圈足。通体施天蓝釉,足端露胎。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它是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器物,而且是极为少见的刻花作品,其稀世程度可见一斑。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