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5
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 在郑顺利下线
喂足“孕穗水” 保夏粮丰收
智能车辆创新中心在二七区揭牌成立
分类施策做好志愿服务 呵护“一老一小一妇”
这里,走出3.5万人次无人机飞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深化“低空+”融合发展
这里,走出3.5万人次无人机飞手
无人机驾驶培训考点

本报讯(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郅文倩 文/图)“近年来,我已在河南和深圳创办了两家从事无人机研发、运营的公司,目前正在天山脚下进行无人机影视航拍。”昨日,在郑州上街机场炫飞航空培训基地举行的无人机飞手培训第100期特别活动现场,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第一期无人机培训学员王鲁发来视频,说起成为无人机飞手给自己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昨日,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以“百期砺剑·智领未来”为主题开展此次活动,展示了历届无人机飞手培训历程及学员风采,还有精彩的航模表演、学员无人机实操表演,同时邀请了住建、应急、城管等部门进行无人机实操体验。

近年来,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在航空教育培训领域锚定“人才振兴”主战场,勤学“新政策”、深研“新技术”、善用“新模式”,深化“低空+”融合发展,持续深耕无人机领域人才培养,通过构建“理论教学—实操训练—资质认证”全链条教育体系,着力破解行业人才短缺难题,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创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院校协作”的三方联动机制,整合炫飞航空、河南通航无人机科技、河南三和、河南军翔等8家具备无人机培训资质的企业资源,同时与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达成“产教研”融合战略合作,已建立3家考试中心,占全省50%,可开展中国民航局CAAC、AOPA和ASFC等专业培训。

经过多年深耕,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现已培训无人机飞手3.5万人次,为航空植保、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物流运输、航拍测绘等低空经济领域输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接下来,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将充分发挥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产业资源优势,整合河南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和通航企业资源,构建“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生态,助力低空经济“飞”上新高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94551 2025-04-17 00:00:00 四 这里,走出3.5万人次无人机飞手KeywordPh深化“低空+”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