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陶然)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于当日发布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化阅读接触率首次突破80%。 诚然,短视频与AI降低了我们的阅读门槛,提升了我们对阅读的关注度,促进了阅读的发生。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便捷的数字服务打开了新的天地,更多元、更智慧的方式让“阅读”走向“悦读”。而在这样的时刻,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人类还需要深度阅读吗?”记者连日来采访了各领域的读者、专家。 “现在,AI能提炼加工文字;AI生图可以让青少年读物呈现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许多科技软件可以助力我们进行更高效的编校、核查,甚至在图书的宣传营销环节也能为我们出谋划策。”南方出版传媒图书编辑李静表示,科技确实给予图书出版业不小的助力,但是,科技给予的算法在不经过人工校对的情况下仍存在许多漏洞,因此,在她看来,对于读者,“深度阅读”的价值依然远远高于网络的“快餐式阅读”。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涛看来,当下,我们要跟着时代一起前行,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和兴趣,然后借助人工智能这一工具更好发挥强项。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并不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两者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比如,阅读纸质书遇到问题时上网查找资料;在公交、地铁上翻看电子书,回家后阅读纸质书;在网络上浏览书评导读,有选择地阅读好书……事实表明,做好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结合工作,就能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形成健康的阅读生态,有效提高阅读质效。”广东美术出版社社长刘子如采访时说道。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