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文旅新职业 既是就业岗位也提供情绪价值
“转人工客服” 少打弯弯绕!
“智驾”改“辅助驾驶” 变化核心是安全第一
火锅店里办婚礼,简简单单开心就好
莫让“赶场式”跑会 占了科研时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旅新职业 既是就业岗位也提供情绪价值

□据《南方都市报》

在时下的文旅热潮中,活跃着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5月5日凌晨5点,泰山红门游客中心的灯光穿透薄雾,26岁的“陪爬员”王阳正在检查背包里的物品。按照约定,他要在6小时内带着一家五口登上玉皇顶,这是他五一假期里接到的第七笔订单。而在相隔1000公里的东北,“滑雪巡救员”“冰鞋维修师”“雪板维护师”等多个新工种也容纳了很多充满热情的劳动者。

众多文旅新职业的涌现绝非偶然。

文旅新职业的井喷式增长首先源于我国国民消费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是更加追求个性化、深度化、体验化的旅游方式。这促使旅游行业不断细分和创新,从而孕育出新的职业形态。

以“陪爬员”为例,他们满足了那些渴望登山却又担心体力不支或缺乏经验的游客需求,不仅为游客提供体力上的协助,还能在过程中给予情绪鼓励和专业讲解,从而让游客获得更好的登山体验。

其次,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也为美食探店达人等新职业的诞生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在文旅领域的广泛应用,文旅设备的更新迭代加速,催生了更多与科技相关的新职业。

来自官方的政策支持则为新职业的涌现提供了制度保障。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陆续发布了多批新职业,推动职业培训与产业需求对接。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受益于政策的倾斜,文旅新职业不断涌现。

文旅新职业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反映了文旅消费升级的趋势,也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旅行业出现的新职业越多,吸纳的就业者群体就会越庞大。有研究表明,文化旅游业每实现1元收入,可带动相关产业收入4.3元。显而易见,这种产业联动效应不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提升了整体经济的活力。

对青年劳动者来说,新职业或许还有着更丰富的意义。

一位年轻的文创策划师坦言:“能将爱好变成职业是最幸福的事。”大量事例表明,在物质丰裕环境中成长的很多新生代劳动者,更愿意视工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而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这种价值观的变迁使得文旅新职业尽管收入未必顶尖,却因其趣味性、自由度和创造性而备受青睐。从这个角度审视,文旅新职业既是就业岗位也提供情绪价值。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容纳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要创造更多新热点和新场景。

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一方面,完善相关职业标准和规范,为新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从业者提高专业素质,更好地适应新职业的要求。

就行业而言,则有必要加大创新力度,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结合市场需求和新技术,开发更多新颖独特的文旅产品和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97085 2025-05-08 00:00:00 四 文旅新职业 既是就业岗位也提供情绪价值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