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生活 传 真
精准助残 为他们撑起“幸福伞”
首届郑汴洛盲人按摩 技能邀请赛即将启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融入社会、提升社交能力与生活技能……
精准助残 为他们撑起“幸福伞”
义卖活动现场
残障人士参观河南博物院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残疾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和精神疾病进行着艰难的抗争。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在社会治理的基层网格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控既是民生保障的重点,也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

助残,应体现在每时每刻、社会的每个角落。4月以来,金水区民政局在辖区部分街镇开展了面向精神障碍群体的小组活动,不仅为其提供了慰藉心灵与释放压力的场所,还通过让他们融入社会各个场景,促进其社交能力与生活技能的提升。此外,还会开展入户走访活动,为特殊精神康复者提供精准帮扶。

走进街头巷尾 我是小小大人物

“走过路过的看一看,这里有别家买不到的特殊的手链、耳环……”4月以来,多场“了不起的爱心小铺”与“不得了的护心旅程”义卖活动在公园、大学门口、小学等城市街头举行,一次次活动让康复者在劳动中重拾自信,让善意在互动中温暖流动。

活动现场,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吸引众多往来人群驻足,衍纸卷出的蝴蝶振翅欲飞,钩织的花朵向阳而生,串珠挂饰在春风中摇曳生辉,不少康复者化身“小店长”,从最初的腼腆到主动介绍作品,每一步都是突破。顾客不仅为作品的精巧赞叹,更被背后的故事打动:“每一件手作都充满生命力,能感受到他们的用心与热爱。”

康复者小张鼓起勇气分享道:“我曾经很害怕人群,但今天大家的微笑让我觉得世界很温暖。”不少居民驻足倾听,主动询问如何参与支持。

每次活动,康复者都走进公园、博物馆、花园等不同的生活场景,让他们全然投入这个美好的世界,发现世间更多诗意。

“大家排好队,别掉队……”4月中旬,文化路贾鲁河公园开展了同伴支持系列活动之“启程!康复之旅从这里出发”。

在自然感知环节,参与者结伴漫步户外,沉浸式感受春天的气息。工作人员引导参与者观察草木新芽,聆听鸟儿啼鸣,让大家从多维度领略大自然的生机,帮助他们唤醒对生活的感知与热爱。

在音乐疗愈环节,大海为在场的伙伴带来了精彩的演奏,工作人员轻声引导参与者闭目凝神,跟随韵律轻叩节拍,自发哼鸣应和,在集体合唱的温暖氛围里,重拾生命本真的欢愉与力量。

在“博物馆奇妙日”当天,参与者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化身 “文物探险家”,通过团队协作解锁历史密码,在文化浸润中感受合作与探索的双重治愈力。

5月初,阳光明媚的春日,绿博园里郁金香花海如梦幻画卷般铺展,红的热烈、粉的娇嫩、紫的典雅,微风拂过,花朵摇曳生姿,仿佛在向来访者诉说着春日的浪漫。精神障碍患者们在社工和志愿者的陪伴下漫步其中,沉醉于这无边美景。花香沁人心脾,让大家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脸上纷纷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活动中,互相拍摄美照成为一大亮点。患者手持相机,认真地为同伴寻找最佳拍摄角度,镜头里捕捉到的不仅是郁金香前灿烂的笑容,更是彼此鼓励、支持的温暖瞬间。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定格了一份自信与快乐,这些照片也成为他们在康复之路上珍贵的纪念。

一名患者兴奋地表示:“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和大家一起拍照,感觉自己又充满了活力。”

等风来 叩开你的心灵之门

入户走访则是每个月的“固定节目”,其间,金水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全面了解辖区部分特殊康复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恢复情况,询问家庭经济状况,评估康复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针对各个家庭,工作人员不仅仔细记录了他们的详细情况,还耐心解答了家属们关心的政策问题,并提供了专业的康复指导建议。

61岁的雅惠是一名精神残疾二级的患者,患有精神分裂症,父亲离世,母亲年近90岁,也患有精神疾病,不具备监护能力。

“她独自居住,无基础生活能力,居住环境脏乱差,其精神状态不稳定,经常乱开天然气、高空抛物。”她的行为引起社区居民强烈不满。

得知这一消息,工作人员通过金水区精神卫生工作培训会议与社工建立联系,了解基本情况后,大家都建议社区及时转介服务对象至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病房接受医疗救治,并向社区工作人员说明转介流程。入院当天,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对象在慈善病房医生协助下,成功为服务对象办理入院。

“咱们社区工作人员可随时探访服务对象。”听医生这么一说,社区工作人员也更为放心,并约定下次探访服务对象的时间,跟进服务对象恢复情况。

13岁的园园1岁时因脑出血导致身体瘫痪,目前已经进行了两年康复,右手可进行活动。因年少患病,休学康复,缺少与同龄人交往,同时处于青春叛逆期,父母要求高导致服务对象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抑郁状态。

基于此,工作人员及时与园园的家属沟通,并与专业心理治疗师一同制定了6次咨询计划。经过社工与心理咨询师共同服务,如今的园园愈发积极开朗,与母亲共同制定的康复目标也逐步完成,康复效果良好。

让人文关怀照亮你的世界

“精神疾病种类繁多,无论是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还是其他精神障碍,都会对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的剧烈波动,时而陷入深深的抑郁和绝望,时而又感到极度的焦虑和不安。”郑州和乐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康燕表示,走进社会,融入群体,听到鼓励,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就像是一种精神支柱。

“当他们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互动时,会逐渐对自己的康复产生信心,而在他们听到鼓励的话语,感受到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时,会更加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与他人建立联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康复,也有助于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如何有效地鼓励精神障碍患者?康燕则表示,在与精神障碍患者交流时,要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鼓励方式,当他们在倾诉时,要保持耐心和专注,不要打断他们,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表示你在认真倾听。

“医学人文精神,就是要关怀和尊重患者。”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献云在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要从患者的视角来审视并改善诊疗流程和服务细节,为患者提供更加温暖和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李献云看来,医学不仅治疗疾病,也帮助患者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在医疗技术飞速进步的当下,同步擦亮医学人文精神,让医学更有温度、生命更有尊严,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将大大增强。

本报记者 陶然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97158 2025-05-08 00:00:00 四 精准助残 为他们撑起“幸福伞”KeywordPh融入社会、提升社交能力与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