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商、周三代被称为中国的青铜时代,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始终在河南境内,河南出土青铜器的数量与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中,青铜文物(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妇好鸮尊、杜岭方鼎)占居四席。除列入镇院之宝的4件青铜文物外,院内还有不少青铜器历史文物价值颇高,值得参观打卡。 兽面纹鼎 所处时代:商代早期 兽面纹鼎为商代早期青铜礼器,口径约16.5厘米,高18.3厘米,1955年在郑州市白家庄商代墓葬出土。铜鼎为圆形,敞口,口沿外折,沿上有立耳一对,鼎腹较深,腹部外壁上装饰三组兽面纹。鼎为圜底,底部有三个圆锥状足。这件铜鼎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线条流畅有力,并且器壁较薄,体现了古人对美的独特追求和青铜制作工艺的精准把握。 兽面纹瓿 所处时代:商代晚期 兽面纹瓿,商代晚期青铜酒器,通高47.6厘米,口径29.8厘米,重3.2千克,1976年在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兽面纹瓿器型厚重,纹饰复杂,铸工精良,是商代晚期青铜瓿的代表之作。 蟠虺纹盖鼎 所处时代:春秋 1923年,蟠虺纹盖鼎出土于新郑李家楼。其通高50.5厘米,口径40.6厘米。该器造型承袭两周之际的旧制,形体硕大魁伟,纹饰精致细密,层次分明,展示了春秋时期精湛的铸造工艺。 青铜神兽 所处时代:春秋 青铜神兽为晚期楚国器物,通高48厘米,河南省淅川县徐家岭出土。它的造型奇特,主体为龙首、虎身、龟足,头上以6条小龙盘绕构成兽角,双目圆睁凸起,张口吐长舌,口内獠牙交错。该神兽造型奇诡,是楚地浓厚巫风留存在青铜器上的真实信息。 骑马狩猎纹铜镜 所处时代:唐 骑马狩猎纹铜镜,1963年周口市扶沟县出土,直径28.5厘米。此镜为八角菱花形,背面中心处铸有高圆钮,钮周围饰4座山峰,间有4棵大树。铜镜形制精美,制作技法精湛,图案内容新颖,人物花鸟形象生动活泼,是唐代工匠的不朽杰作。 镂空龙虎纹仪仗戈 所处时代:春秋 镂空龙虎纹仪仗戈,1984年许昌鄢陵县王店村出土,通长20厘米,宽12厘米。圭状援,钝锋,曲内,有銎短胡。戈援由两条相向的龙组成,龙身为多体虬结镂空的蟠螭纹。内上装饰一只卧虎,头成戈阑,虎尾上卷。该戈无刃,且纹饰双面镂空,给人一种精美剔透之感,应为仪仗用具。 “王孙诰”编钟 所处时代:春秋 “王孙诰”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共26枚甬钟,形制相同,尺寸大小依次递减,最大一枚钟通高120.4厘米,最小一枚钟通高23.35厘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春秋编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广、音律较准且保存较好的一套。 “王子午”鼎(附匕) 所处时代:春秋 1978年,“王子午”鼎(附匕)在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王子午”即楚庄王之子。该鼎为淅川下寺楚墓2号墓出土的7件列鼎之一,气势恢宏,纹富丽精美,6条怪兽采用失蜡法铸造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与科学价值。 五凤铜熏炉 所处时代:汉 五凤铜熏炉,汉代青铜器,通高20.5厘米,底盘直径21.5厘米,1989年焦作嘉禾屯窖藏出土。铜炉主体为一只站立的凤凰,以双爪为支撑点,铆于底部的圆盘上。凤昂首高冠,口衔圆珠,振翅挺胸。五凤铜熏炉造型独特,构思精巧,集实用与观赏于一体,为汉代铜器上乘之作。 本报记者 秦华/文 河南博物院供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