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郭涛 通讯员 李绍光 程艺涵)锚定“四高四争先”目标,以“五聚五提”为抓手,新密市推动重大项目快开工、稳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今年第一季度,新密市地区生产总值170.7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2%,实现首季“开门红”。 聚谋提质,下好储备“先手棋”。围绕“生态立市、制造业强市、文旅兴市”战略,新密市发改委系统构建项目储备体系,随时从中筛选项目。实行基金招商、平台公司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和应用场景招商等模式,组织县级领导、乡镇干部和村企负责人“走出去”,高密度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开展商务洽谈、宣传推介等活动,多渠道引进长远发展的高质量项目。今年以来,布局国惠环保、全域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生态领域项目19个,实施逸祥卫生、越达工业机器人、金燕科技等制造业强链工程137个,打造银基文旅产业园、伏羲山文旅综合体、溱洧水城等沉浸式体验项目37个。全市利用“政策红利转化+动态筛选优化”双轮驱动,形成“省级龙头引领、市级强链支撑、本级特色补充”梯度项目格局。当前,该市列入三级重点项目282个,年度计划投资350.5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92.2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26.3%。 聚力提效,跑出建设“加速度”。新密市坚持大员上阵、全员上阵,构建“领导包联+专班攻坚+精准调度”推进机制,组建“首席服务员+首席代办员+首席统计员”“三员”专班,推动项目建设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服务,打通服务项目“最后一公里”,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聚心提优,锻造保障“硬支撑”。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土地、环保、资金、公共服务保障等关键要素,推行“前置服务+协同攻坚”模式,动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系统性破解供地慢难题;建立省、市重点项目环评管理台账,对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帮扶;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实施供水、供电、供气和供暖等系列硬件配套服务。 聚合提速,畅通审批“快车道”。新密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局在市政务大厅设立建设项目综合受理区,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并联审批、一次办结”。通过“一事一议”专题调度解决重大项目“卡脖子”问题,推动5个总投资超46亿元重大项目审批堵点全面疏通,保障项目高效落地。 聚责提标,拧紧落实“压力阀”。新密市组建“高位领战—动态督战—立体评战”责任传导体系,强化48个责任主体职责,奖罚分明。由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心牵头,每周下沉项目一线开展调研服务,每月组织召开项目集中调度会,每季度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实地观摩、现场点评。通过全链条压实责任,新密市一个个项目尽快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